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我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
围绕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我市以空间布局集约化,产业体系低碳化,园区发展生态化为抓手,大力推进绿色增长,严格控制高能耗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轻,力争年内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2014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生态文明正日渐成为东台的“金字招牌”。
推进空间布局集约化
对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态系统类型等因素,我市共划分为里下河低平原生态功能区、堤东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沿海滩涂生态功能区和近海渔业生态功能区等4个区域。
里下河低平原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特别是水产品深加工。已成为区域主导的不锈钢产业,通过在全市开展连续多轮以化工、印染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饮用水源安全、信访隐患排查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排查”和“百日攻坚”活动,完成搬迁、关停历史形成的小化工等污染企业。
堤东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业基地,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济林果、特色作物。通过合理优化造林树种,实现点、带、片、网有机结合,形成以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为网络,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生态林为特色的农田综合林业体系,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4%。
沿海滩涂生态功能区充分利用沿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优美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设“风光渔”互补基地,构建“绿色能源之都”。沿海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建成省湿地公园,先后获得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黄海森林公园、“风光渔”工业观光、龙王古寺等沿海旅游景点相继建成开放。
近海渔业生态功能区加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和扩大海水养殖基地,转捕为养,同时抓好海洋禁捕和珍稀品种的增殖放流,维护海产物种的生态平衡。
推进产业体系低碳化
大力发展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在沿海以“风、光、气”为主的百万千瓦级沿海新能源基地初具规模,中粮、华电等一批国企纷纷落户我市。目前,我市沿海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规模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堪称之最。已建成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0亿度,与同规模火力发电相比,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
我市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休闲服务、文化创意等“绿色服务业”,促进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我市将人文与生态融为一体,形成旅游品牌,辅以佛文化、历史人文、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线路。西溪景区文化园古建工程建成运营,打造4A级景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沿海绿色旅游产业按照建设“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的定位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节点开发沿海旅游资源。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全市新增高效农业12.6万亩,达132.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76万亩,达57.74万亩,新增农业适度经营面积5万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5%,全市认证“三品”品牌达188个。
推进园区发展生态化
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园区开发,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东台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头灶高新技术园区规划环评已通过审批,东台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东区、城东新区、西溪景区等10个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环评推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绿色食品,城东新区重点发展高端机械装备、新能源。经济开发区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组织实施了峰峰钨钼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9月全省首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名单正式公示,东台经济开发区成为盐城市唯一一家入选该榜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实行产业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条间的关键项目,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改造落后生产工艺,降低资源消耗,切实提高生产效益。制订专门政策,在资金、土地等方面对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给予重点支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污染集中治理,投入8000万元的污水主管网全线贯通。深入开展园区环境整治,大力实施绿化美化、河道清畅等生态工程,努力打造宜观宜居宜创业的生态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