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生态湿地,在董永七仙女爱情传说的故里,在遗存着唐风、宋韵的神奇
土地上,现代文明与古老传承交相辉映,科学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并进,全球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
华东平原最大的生态林园……伴随着朝霞日出东方。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
我市牢固确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理念,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致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东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空间布局集约化。根据本地市情,按照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生态系统类型等因素,全市共划分为里下河平原生态功能区、堤东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沿海滩涂生态功能区和近海渔业生态功能区4个区域。里下河平原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特别是水产品深加工,适度发展已成为区域主导的不锈钢产业,完成搬迁、关停历史形成的小化工等污染企业;堤东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业基地,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经济林果、特色作物;沿海滩涂生态功能区充分利用沿海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优美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建设“风光渔”互补基地,构建“绿色能源之都”;近海渔业生态功能区加大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和扩大海水养殖基地,转捕为养,同时抓好海洋禁捕和珍稀品种的增殖放流,维护近海物种的生态平衡。
推进产业体系低碳化。以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把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贯穿生态创建全过程,逐步形成能源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产业结构。致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机械装备四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综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装机容量达650兆瓦,占全省四分之一,年提供清洁能源10.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10万吨,建成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正在申报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休闲服务、文化创意等“绿色服务业”,促进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市高效农业达132.6万亩,设施农业达57.74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万亩,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5%,全市认证“三品”品牌达188个。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
推进园区发展生态化。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园区开发,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区、头灶高新技术园区规划环评已通过审批,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东区、城东新区、西溪景区等10个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已全面完成。通过环评推动,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突出民生为本,加快工程建设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在创生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市民利益最直接、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坚持工程引领,致力天蓝地绿水净。
绿色东台工程。通过优化林木结构,实现点、带、片、网有机结合,形成以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为网络,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和休闲观光生态林为特色的农田综合林业体系,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4%。各镇按照绿化“五个一”的建设要求,近三年新增绿化面积262.91公顷。城镇公共绿地面积达861.4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2平方米。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累计投入3亿元,新建和改造城东、城西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管网,做到应收尽收,2012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5%。按照“一镇一厂”的思路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东台镇等4镇就近纳入城西污水处理厂、沿海污水处理厂、清源污水处理厂。其余10个镇分别新建规模2000-2500吨、一期规模1000-1250吨镇级污水处理厂。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成日处理400吨的苏北第一个国家一级新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各镇8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投入运转。全市组保洁人员1400多名,村级垃圾收集人员近700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河道、绿化管护、道路保洁 “四位一体”,实现农村垃圾清理常态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初步健全。
饮水安全工程。高标准建设城镇饮用水供水工程,累计投资3.87亿元,先后实施了市到镇供水主管网、堤东供水复线管道工程、三仓增压站、堤西供水主管道工程、南苑水厂10万吨技改扩能及20万吨深度处理工程,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人民同饮长江水。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坚持抓点、带线、促面,先后开展以“三清一绿”、“六清六建”、“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以来,共投入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3.75亿元,全市已有17个镇(区)628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二星级康居乡村”36个、“一星级康居乡村”206个、环境整洁村378个。梁垛镇临塔村荣获省首届“最美乡村”称号,五烈镇甘港村荣获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
生态旅游工程。将人文与生态融为一体,辅以佛文化、历史人文、生态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线路,形成旅游品牌。沿海绿色旅游产业按照建设“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的定位要求,重点开发永丰林生态园、黄海森林公园、“风光渔”互补景观等景点,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节点开发沿海绿色旅游资源。
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市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全面推行商品混凝土,加强建筑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控制。加强汽车尾气检测工作,加强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市区空气优良天数90%以上。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全市主要河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开展噪声达标区建设,建立环保、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城市噪声管理体系,市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规定的标准。
节能减排工程。磊达公司旋窑余热低温发电项目年发电4500万度;中玻公司玻璃窑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4200万度;中粮集团沼气发电项目年发电800万度,年节能3.2万吨标煤。8家耐火材料企业实施窑炉煤改气改造,中玻、上矽钢、安和焦化利用焦化火炬气作为能源或生产副产品,年节能9万吨标煤。先后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1619台套。我市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2010年以来降幅分别为3.6%、3.4%、4.2%。
环保能力建设保障工程。近年来,先后投入693.3万元用于环保能力建设。投资124万元新建了一座空气自动监测站,在相关网站上提供空气质量实时报和日报。投入10万元建设了2套噪声环境自动监测设备,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道路交通噪声变化情况。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应急标准化建设设备已陆续投入使用。
围绕人居和谐 注重协调发展
城,依林而建;人,临绿而居;人在城中,城在景中;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城市现代化与环境生态化和谐共生。在东台,“城市·环境·人”相偎相依,协调发展,共生共荣,将东台的魅力鲜活呈现。
通过创生,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更加靓丽。我市先后获得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称号。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3所、绿色社区5个,涌现出“国家级生态村、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甘港村、“江苏最美乡村”——临塔村,苏北第一村——周黄村等特色亮点。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我市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城镇增绿增景、道路景观绿化等建设,打造滨河绿化风光带、仙湖农业生态园、通海湖公园、市民广场等一批特色亮点,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2.9%,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加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拥有各类植物种群250多种,鸟类种群近240种,兽类30余种,植被保护完好、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
通过创生,肥沃洁净的土地孕育出一批享誉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东台西瓜”叫响大江南北,“花凤鸡蛋”走进人民大会堂,“富安茧丝绸”远销欧美市场,我市拥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180多个,居全省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