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做好事,推进发展办实事,促进和谐解难事”。在东台镇台东片区老干部党支部,老干部们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赛三事”,争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动人乐章。
回迁小区有了健身场所
通新新村是中心城区拆迁安置区之一,计划安置900多户。目前已回迁安置近500户。回迁安置的居民,由于小区没有健身队,要想参加晨练和晚练,总要到市民广场等有健身队活动的地方。退休老干部、台东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胡文岳主动当起了有心人。通过调查了解,他知道了小区建立健身队有三缺:一缺组织者,群龙无首;二缺辅导员,即使健身队组织起来,没有人辅导还是一句空话;三缺音响设备。为了解决这三缺,他自掏腰包,花去600多元,购置了音响设备,并自告奋勇成为健身队的召集人;同时,还请来了同在老年大学舞蹈班的学员到小区担任辅导员。如今,每晚7时到9时,老胡都亲自带着音响,来到小区广场。参加锻炼的居民,见到自己家门口有了健身场所,也都纷纷跑来参加,再也不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锻炼了。
留守儿童走进德育学校
从台东中心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的陈子君,看到家里周围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儿童都是由上一辈的父母带,这种隔代教育,不利于儿童的成长。老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和同时退休的教师张瑞霖商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办一所德育学校,专门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说干就干,陈校长腾出自己的房屋作教室,中心小学支持了几套桌凳,他们两人又投资2000余元,购置了图书和部分体育器材,并取名为丁桥巷德育学校,当年招收留守儿童20余人,德育学校利用节假日,每年活动约80课时。德育学校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之中、活动之中、行动之中,概括为三个寓,寓德于教,寓德于动,寓德于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陈子君、张瑞霖二位老师的辛勤辅导下,丁桥巷德育学校创办10多年来,已有近200名留守儿童参加学习,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干群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他们的事迹,被市关工委编入“红烛颂”一书,同时多次受到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和盐城市政府、盐城市教育局的表彰。
五保老人的接力理发员
红光居委会五组的五保老人顾先根,今年已103岁了,如今日常生活还能自理,每当有人问起他长寿的秘诀时,老顾总是笑着回答,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好心村民的关心。
顾明礼就是关心他其中的一人。他从成人教育学校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其父亲曾是一位理发师,在世时就对五保老人顾先根关怀备至,每月义务为顾先根理发一次,从不间断。1999年,顾明礼接过父亲手中的理发刀,继续为顾先根老人理发,这一理就是十几年,如今顾明礼本人生了病,但仍不忘按时给顾先根理发。一次,顾明礼外出治疗,耽搁了给顾先根理发的时间,但顾先根仍然坚持等顾明礼回家后理发,顾先根老人对人说,不是我舍不得花个理发的钱,而是顾校长给我理发,我觉得舒心、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