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东台迎宾馆,《东台市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技术评估通报会》会场,座无虚席。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组高度评价我市创生模式:“生态市创建工作组织推进坚强有力;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环境整治深入推进;自然保护成效明显。我市通过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技术评估省技术评估”。
多年的艰苦努力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强化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创生”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是深层次的、全方位的、长远的。正如评估组专家所评价:东台生态市建设水平体现了“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成绩的取得是东台市委、市政府科学部署和113万干群辛勤付出的结果,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技术评估,标志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正向国家级生态市,向着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迈进。
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创建工作,2005年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2006年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2012年我市提出了生态创建总目标:2013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2014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将生态市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东台的重要载体,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
创生感悟篇
回望生态市创建的历程,我市113万干群有着同样的共识。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关系,我市的发展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算好眼前账和长远账,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的关系,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坚决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来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打基础、利长远的关系。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把项目抓实,把基础打牢,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产业转型为抓手,把生态标杆作为倒逼机制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以城乡统筹为载体,推动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推进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安全饮用水全覆盖,开展农村环境、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沿海开发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沿海开发的始终,推进沿海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生态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海滨港城,目前,集“风光渔”互补、循环经济、高涂养殖、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工程已初具规模。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升级版”指标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任务之一,在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文件中增加生态指标的分值权重,提出不仅要注重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发展效益;不仅看项目数量,更要看项目品质;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使之成为各层各级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环境整治篇
秋日的东台,天空碧蓝,河清水绿。不论是在弶港的通海湖畔,五烈的甘港村、梁垛的临塔村……还是在风景如画的台城,垂钓、漫步、舞蹈,人们用各自的方式享受着自然的给予,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画卷在东台大地栩栩展开。画卷的绘成,归功于我市“坚持绿色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的发展理念。
保护环境是建设“美丽东台”的第一步。我市化工行业曾经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的“三高两低”企业,已不能适应环保的新要求,必须进行清理整顿。市委、市政府领导态度明确:不以牺牲绿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率。2011年7月份起,我市多部门联动,重拳出击,全面启动整顿化工企业大行动,实施严格的“关停并转”。到当年12月,全市纳入整治范围的32家化工企业全部关闭,全市累计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700多吨。
生态就是民生,生态建设也是最基本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我市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全市连续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和小造纸、小塑料、土炼油、重金属等环保专项整治行动。2010年以来共立案查处了187件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关闭86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造纸、小化工企业和其他严重污染企业,主要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率100%,区域范围内无“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坚持把信访投诉作为发现环境隐患的第一信号,设立“12369”24小时环保热线、局长接访日、“12345”政府热线和市长信箱等途径,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采取联合办案、圆桌对话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件环境信访、投诉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信访办结率、反馈率98%,满意率达95%以上。
我市突出重点企业监管,对化工企业、废纸造纸企业、印染企业、涉重企业等45家重点企业开展精细化监管、地毯式隐患排查。重点污染源安装远程在线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采取错时检查、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准确掌握企业排污情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突出重点行业监管,对全市废旧塑料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停产103家、拆除设备32家。组织开展不锈钢行业整治,实现集中酸洗,集中治理,关闭酸洗车间43家。开展危废企业专项整治,共消除19家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安全隐患,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1份,立案查处危险废物违法行为3起。出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环保、卫生等部门通力协作,加大对全市医疗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全市45家医疗机构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
对于群众而言,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家园。城市环境与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建设“美丽东台”我们行进在为市民营造舒适优美生活环境的道路上。城市的环境好了,农村环境整治的步伐也紧随其后。没有“美丽乡村”的参与,谈不上真正的美丽东台。我市坚持抓点、带线、促面,先后开展以“三清一绿”、“六清六建”、“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0年以来,共投入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3.75亿元,全市已有17个镇(区)628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任务,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二星级康居乡村”36个、“一星级康居乡村”206个、环境整洁村378个。2012年10月份,省整治办在我市专题召开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调研时,对我市环境整治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梁垛镇临塔村荣获省首届“最美乡村”称号,五烈镇甘港村荣获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
设施建设篇
人们感叹东台在快速变化,喝的水越来越干净,空气越来越清新,绿地大量增加了,公园免费开放了,道路宽敞通畅了,居住社区变美了,中小街道和中小河道漂亮了,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消失了,连以前灰蒙蒙的树叶也变成绿油油的了,人们感觉到整个城市都变得神清气爽、如诗如画……我市的创生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
曾经的东台城市内河,因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企业和居民的排污河,变成了“龙须沟”,市民掩鼻而过,无不怨声载道。我市将内河整治作为创模头号工程,先后投入6.5亿元,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企业实施“退城进区”,黑臭河道采取了管网截污、沟通水系、改善环境全方位进行,城市内河得到彻底整治。如今城市内河水清岸绿,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标准。
2004年,日处理5万吨的城西污水处理厂在我市主城区动工建设,实现了我市历史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零的突破。日处理1.25万吨的2座污水处理厂在城东新区和沿海经济区建成投运,日处理4千吨的清源污水处理厂在市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成投运。富安等10个建制镇的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头灶等4个镇污水管网建成,污水分送城西、城东、沿海、清源污水处理厂,实现了14个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占地面积263亩,设计库容约137万m3,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的东台市新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行。
高标准建设城镇饮用水供水工程,累计投资3.87亿元,先后实施了市到镇供水主管网、堤东供水复线管道工程、三仓增压站、堤西供水主管道工程、南苑水厂10万吨技改扩能及20万吨深度处理工程,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人民同饮长江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人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库容30万立方米的市仙湖应急水源库建成投运,将可满足3-5天的应急需求。市区所有公交车全部更新为天然气汽车,大大减轻了城市空气污染程度。新建了日检测能力200辆的东台东安机动车尾气检测中心,建设检测线3条,并将尾气检测作为机动车安全检测的前置,现在实现机动车尾气检测100%。西气东输管道对接和供气系统建成投入使用,我市用上了清洁优质的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对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环境管理篇
如果说城市内河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的是历史遗留问题,那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管理,控减污染物排放,避免欠下新的环境债则是我市在“创生”中的又一飞跃。
发展经济,绝不碰环保的高压线,绝不以牺牲绿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率,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百万人民的庄严承诺。我市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和环评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不引”,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不符合准入门槛的项目不引,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引,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不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近年来,我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因环境污染原因劝退和否决重大污染项目100多个。
2012年,市委、市政府拿出5亿元奖励资金,出台了含金量高的“18条”政策,大力实施“222”工程,培育“双十”企业,鼓励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向层次更高、结构更轻、产业更新的方向发展;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全市搬迁入园企业5家,关闭、淘汰化工企业106家、蓄电池企业11家。先后否决高耗能、高污染项目100多个。
在我市,不论是老企业还是新上项目,都按环保要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了配套的污染治理设施。苏中环保热电公司、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新上了脱硫设施,新上脱硝工程;磊达水泥公司完成了从机立窑向新型旋窑的转变,配套建设了余热发电和脱硝工程。
在我市,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绿色理念备受推崇,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富安茧丝绸公司等一批用水大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40家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全部完成了此项工作,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因此全面提升。所有重点污染源实现远程自动监控系统。专项整治,依法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近400起,让废旧塑料、土炼油、小电镀、热镀锌等违规行业没了生存的空间。
在我市,环境突发事件防控体系的建立被置于优先保证的位置。环保部门职能、编制、经费全面落实,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分别被江苏省环保厅授予“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和“标准化监测站”,环境信息和宣教标准化建设通过了省环保厅验收。先后建成2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和2座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在苏北同级城市中率先开展PM2.5监测。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包括环境突发事件在内的多个应急预案,构成了完备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成为我市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绿色生态理念成为全市百万人民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动。如今的东台已形成自然、清新、和谐的宜居生态圈,而环境质量的优化带来的更是整个城市风貌和生活状态的改变,别样化的绿地风情与繁华闹市紧紧相拥,多样性的生物与人类和谐共处,这是最美东台的生活图景。“绿色”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名片,“生态”是这座城市的品牌和优势。
生态创建,是辉煌乐章的优美序曲,是历史长河的灿烂朝霞,是一座城市走向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壮丽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