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大型拖拉机机声隆隆,将已经切碎的稻草伴着泥土一起翻滚拌入地里。有的农民则将收上来的稻草打捆运到草站,增加了一笔收入。11月5日,记者在溱东镇看到:正值秋收秋播,溱东镇大型农用机械齐上阵,不仅粮食大丰收,连秸秆都有去处。全面禁烧禁抛秸秆,确保一方蓝天碧水。
粉碎还田成为处理秸秆主渠道
在周黄村,一望无边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波浪翻滚沙沙作响,“突突突”,马达声声,几台联合收割机在金色的海洋里纵横驰骋。收割机走过,只见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地从收割机的一侧吐出,颗粒归仓,切碎的稻草从收割机的尾部喷出,均匀地铺撒在地面。一块刚收割完的稻田里,2台“铁牛”轰鸣着,“奋蹄”奔驰,旋耕机下,泥土翻滚,收割机过后,铺在田里的稻草不见了,后面只留下一条条笔直的松土带。
这是记者在家庭农场主杨大平的地里看到的场景。“这个稻草打到地里,对下一季种植有没有影响?”“不会有影响,我们今年在机器上做了小改进,将草切得更碎。”杨大平捧起一把稻草,记者发现,确实每一段都在3.5厘米左右。“用旋耕机打进土里,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杨大平算了笔账:去年,他做了试验,把草打进土里,今年水稻平均亩产1500斤,比往年产量高,而且还少用40斤的肥料。
“我都有个本子记下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效益啊。”杨大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他的家庭农场里,全部采用这种粉碎还田的方式,周边也有不少农民请他用机械帮着将秸秆粉碎还田,“我平时就为一些农民提供打田、播种、开墒的服务,国家在秸秆还田这一块又有补贴,帮他们还田就不另外收钱了。”
据溱东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溱东镇拥有耕地3万多亩,今年,新增大型拖拉机17台,秸秆还田机21台,秸秆粉碎机12台,全镇秸秆全量粉碎还田面积占了近60%,成为处理秸秆问题的主渠道。
草业合作社让“草”变成“宝”
在罗二村的泳旭草业合作社,不断有农民将捆好的草送来,外出收草的船也陆续回来,输送带不停地工作着。“这是我们村今年刚成立的草业合作社,解决了罗一罗二村及周边村秸秆的去处问题,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罗二村党总支书记金社林告诉记者。
一台打捆机正将收割后的稻草打包成捆。沈泳旭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一大早就开车出去收草了,家里两台车两条船忙着轮番作业,今年秋季就已经收了将近600亩的稻草了。“农民送过来的话,一亩给他们50元,如果堆在田头,我们去田里运回来就给35元左右。”沈妈妈说,一亩田一般能有700斤的草,农民是用不掉的,他们收过来,都是打包成捆或者压缩成块供应给热电厂、造纸厂和菌菇类等企业。
据了解,溱东镇今年新增加了3个草业合作社,全镇8个合作社分布各个村,为秸秆利用发挥了大作用。
黄大勇的利恩草业合作社成立有5年时间了,今年又建起了加工厂房。“说实话,头几年,真不怎么赚钱,不过从近年开始,国家有了补助,而且草也有了深加工,才有点赚头。”黄大勇所说的草也可以深加工就是将秸秆制成草碳,也可以生产托盘、板材用于装潢,应用途径就更广了。“今年,我已经向上面申报了秸秆打包的项目,上面可以补贴10万元。”黄大勇说,有了这笔钱,他准备进行深加工项目,把草做成“产品”后销售出去。
秸秆有了好去处,环境也更有保障
在一片已经收割过的稻田里,稻草铺满了稻田,村民费庆年正卖力地将稻草一一打成捆,堆在田头等着草业合作社的人来运走。“打捆虽然费点事,但是比一把火烧了好多了。”费庆年说,过去那几年一到秋收的时候,田里就火光不断,整个天雾蒙蒙的,烟呛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时候也知道烧秸秆对环境不好,但不烧又没有去处。”
费庆年指着田头堆积起的一捆捆稻草,告诉记者,现在秸秆去处多了,有的直接粉碎在田里,有的收集起来卖给草业合作社,自己留着烧土灶的部分很有限。“我是打算都捆起来卖给草业合作社,还能增加一点额外收入。”费庆年家有6亩稻田,这几天他和老伴都忙着在田里捆稻草,“秸秆有了去处,几乎没人烧秸秆了,与往年这个时候相比,环境好多了。”
据了解,为了做好秸秆“双禁”工作,溱东镇从10月中旬开始就建立了巡查督查小组,指定3辆宣传车,全天候不间断地督导巡查到各村各组各个地块,确保辖区内无露天焚烧秸秆、秸秆抛河和违规堆放现象。“堵只能是一时,疏才是长久之计。”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秋收时节到来之前,各村就鼓励农机大户购买秸秆还田机等机械设备,鼓励有意向的村民办草业合作社,千方百计为秸秆找到好去处,“事实证明,疏堵结合有了成效,以往烧秸秆、抛秸秆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