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尽管寒意袭人,但弶港农民却陶醉在现代农业带来的丰收喜悦里。走进乡村,遍地田
野上菜农们忙着采摘青椒、西兰花,道路上南来北往的卡车将本地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浙江、
安徽、苏南等地,到处是忙碌的景象。
带着太多的惊喜,我们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找寻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轨迹。
建基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
传统粮油、林木、蚕桑、大棚瓜蔬、特种养殖是弶港的一些特色产业,弶港镇依托这些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基础,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该镇与农业部合作创建了新先、东风万亩油菜,海堤、前哨万亩小麦,中来万亩玉米,沿海场圃万亩大豆四个高产示范片。通过品种改良和精细化耕作,提高了传统农业的单产效益,其中优质双低油菜单产达262公斤,总产、单产均居全省第一。
通过干部带头、大户示范,全镇先后建成尖南、前哨、堤利、边闸、新洋、姜墩等9个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15万亩。这些基地通过优化茬口布局,形成冬棚莴苣连作西瓜、复种秋露菜(包菜、花椰菜、西兰花、紫芉兰),大棚青椒复种秋露菜、套种豇豆,大棚西瓜复种延后青椒、西红杮,三麦复种秋椒,春玉米后茬复种秋露菜等六种复套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平均亩收入超1.5万元。以种植莴苣闻名大江南北的尖南村,全村4500亩耕地一半以上的大棚都是“三茬”连种。六组村民王宏兵种的6亩地,一年四季不断茬,冬春莴苣、夏季西瓜、秋季西兰花加延后青椒,收入13万多元,亩收入超2万元。
不仅如此,该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和外来投资者,紧紧抓住农产品市场行情上升的有利时机,通过组建农业公司,开展实体化经营,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先后组建明生、东吴、海成3个生猪养殖公司,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生猪规模比重达90%,位居全市第一。万只以上鸡场10个,其中林下生态养殖基地5个,年笼存蛋鸡80万羽;千只以上养羊基地12个,年出栏达4万只。
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该镇鼓励龙头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建立工厂化生态特种养殖基地,使现代农业呈现外向化发展态势。华大千亩鳗鱼原生态养殖基地投资1.2亿元,建设30万平方米养殖池、2万平方米育苗池,年产3-4尾/公斤规格鳗鱼800吨,同时建成省内外鳗鱼养殖基地1万亩。光亚千亩沙蚕生态循环养殖基地投资1亿元,建设20万平方米封闭式工厂化养殖场,年产绿色食品达到4.2万吨,同时建成4万亩沙蚕滩涂养殖基地,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标准样板工程。
壮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农民富得快,还要龙头带。弶港镇把龙头企业作为通市场、连基地、带农户的火车头。充分依托农业资源这块金字招牌招大培强,让更多的农民分享产业链条中“二次分配”的红利。
现有龙头企业花舍茧丝绸有限公司带动镇内外3000多农户养蚕栽桑5000多亩,每年向蚕农收购蚕茧1000多吨,除养蚕收入外,蚕农还从二次分配中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信达食品有限公司带动110多农户种植青菜、荠菜3000多亩,年生产蔬菜包子馅、饺子馅4000吨,每年农户获得红利60多万元。健佳、华晶是专业从事甜菊糖加工的企业,注重以质量和信誉稳固市场,采取契约服务、订单生产方式,带动4万农户种植甜叶菊10多万亩,收入达4.8亿元。
在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的同时,弶港镇坚持大开放、大招商,中粮肉食、玖盛科技、海天水产、光亚水产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纷纷入驻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中粮肉食(江苏)有限公司在形成年出栏50万头、年产白条肉15万吨、分割肉5万吨的产业化规模基础上,正在实施百万联农生猪养殖工程,建立“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信息追踪”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形成100万头联农生猪养殖基地,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华大旗下的玖盛科技有限公司在形成工厂化育苗、养鳗、烤鳗产业链的同时,正在实施万户捕鳗合作工程,覆盖沿海近2万户渔民,采取定点和海上流动收购的办法,方便渔民出售,促进渔民增收。海天水产依托“省级出口示范基地”,发挥多品种水产品加工优势,带动本地及周边2000多户渔民发展斑点叉尾鮰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养殖近10万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龙头企业的壮大,不仅拉动整个产业的大发展,更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目前,弶港镇龙头企业达40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固定资产达4.8亿元,初具10多条产业链,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渔民每年增加收入不少于1亿元。
扩组织集聚联农带农效应
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是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的主要抓手。弶港镇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各类种养大户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加强联农带农机制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镇建成西瓜、蔬菜、苗木、海产品、花生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59家,出资总额达3.13亿元,入社成员达13665人。位于新先村的余秀春苗木专业合作社带动入社成员种植水杉、女贞、银杏、栾树等风景苗木2000多亩,年销售1000多万元,入社农户分配达200多万元,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由前哨村返乡大学生丁春静发起创办的健尔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家乡丰富的秸秆资源相结合,利用家前屋后空闲地培育菌种,生产食用菌,带动入社成员46户,月销售收入10多万元。合作社自建网站和淘宝网销售平台,将产品打入乌克兰、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全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土地流转面积5.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3%、32%。创办土地股分合作社24家,入股土地达4.5万亩。同根林木种植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326.4亩,实行保底分红,每年每亩(一亩地)分得红利1100元,经济效益好再追加分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该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流转土地3300亩创办了粮食、蔬菜种植7个家庭农场,加快了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
围绕金融支农创新,该镇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参股入股组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2家,吸纳股金及互助金8000多万元,每年为入社农户融通资金达2亿元;创新土地、林权贷款担保方式,在全市获得首笔林权抵押贷款18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民增收致富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强了农业经营活力。
强服务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服务支农求实效,是弶港镇近年来做足的一篇大文章。该镇通过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指导创牌、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使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提高农技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建立“五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此为平台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每年实用技术培训达9000多人次,职业农渔民培训发证1420人。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向农户推广瓜果蔬菜栽培管理、穴盘基质育苗、软管滴灌、河蟹育苗等10多项技术。建立盐土农业院士工作站,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举办盐土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创了东台沿海盐土农业发展的新纪元。
坚持以创牌提升农产品的美誉度。全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达18.2万亩,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90%。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0个,“翠红”胡萝卜、“碧凯”银杏、“东迪”青菜馅、“旭升”禽蛋、“百花盛开”蜂蜜、“赐百年”螺旋藻、“金宇”菊苣香料、“华大”蒲烧鳗、“光亚”水产、“海天”水产畅销海内外。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使农田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特别是推进东台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级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先后集聚投资2.5亿元,新建桥涵894座,水泥路18.8万平方米,疏浚条排沟2040条52.4万方,平整土地动土4233万方,新增耕地6855亩。路宽了、桥通了、排水畅了、设施配套全了,不但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创业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