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追求绿色发展的梦想
文章来源:东台文明网   点击率:1014 发布日期:2013/12/5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交相辉映,科学发展与生态建设互动并进。聪慧的东台儿女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绿色平台上,大手笔投入,大力度推进,用十年时间让这座城市绿意盎然,充满生机,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华美画卷。

  2003年1月,东台提出了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战略构想,通过了严禁污染项目进入沿海地区的1号决议,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改善民生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2004年,我市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2012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整治、蓝天碧水等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大投入、城乡环境大整治、产业结构大调整、环保能力大提升、生态文明大传播,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梦想,推动区域科学发展

  十年来,我市牢固确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理念,坚持“既要金色GDP,更要绿色GDP”,以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把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贯穿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过程,逐步形成能源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的产业结构。致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机械装备四大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高效有机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绿色服务业,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东台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十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民生观,通过创模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把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作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生态建设、创造宜居环境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逐年加以推进,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实际成效增进民生福祉。

  十年来,我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到环保效益大多是滞后体现的,更多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顺势而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考核导向上,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生态效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今年我市更是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把项目抓实,把基础打牢,把生态建好,不断提高东台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谋划,创模工作强势推进

  根据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体系整体要求,2005年我市编制了《东台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通过国家评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第六阶段)》下达后,我市对创模规划进行了修编,明确了我市创模总体目标。

  我市坚持不懈加大对创模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近十年来,累计投入环保建设资金60多亿元,其中2012年重点加大对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重点区域流域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整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总投资达10.24亿元,占GDP的2.02%。同时,通过开展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专题招商等办法,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建设。我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升级版”指标体系,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任务之一,在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文件中增加生态指标的分值权重,不仅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效益;不仅看项目数量,更看项目品质;不仅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让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成为各层各级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我市创模始终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市民利益最直接、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实施蓝天、碧水、宁静、饮水安全、节能减排、绿色东台、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保能力建设十大工程,解决积存难题,还清环境旧账。

  控源综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我市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和环评制度,做到“三个决不”,即:决不以放低环保要求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决不在产业重新分工中接受污染产业转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近年来,100多个总投资近300亿元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被拒之门外。

  今年,我市重点推进9个市级园区规划环评,目前都已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实施“222”工程,培育“双十”企业,“腾笼换鸟”,实行减排降耗倒逼,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5.5%。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江苏东台经济开发区通过ISO14000认证,被列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目前正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全市先后有35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30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

  我市突出重点企业监管,对化工企业、废纸造纸企业、印染企业、涉重企业等45家重点企业开展精细化监管、地毯式隐患排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突出重点行业监管,推行差别化现场管理模式。对重点污染源行业推行精细化监管工作法,建立突出重点行业、兼顾一般行业、保障环境安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管理,多年来我市重点污染源项目“三同时”执行率一直保持在100%。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建项目不允许突破区域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对所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建立动态数据库并进行网上变更申报,固废、危废转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健全医疗废物处置网络。

  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全市连续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小酸洗和小造纸、小塑料、土炼油、重金属等环保专项整治行动。2010年以来共立案查处187件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关闭86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造纸、小化工企业和其他严重污染企业,主要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率100%,区域范围内无“十五小”、“新五小”企业。

  坚持不懈,创模成效日趋彰显

  通过多年创模实践,全市科学发展的理念牢固确立,生产力布局得到优化,产业集聚程度得到提升,富有特色的产业群、园区群、城镇群初步形成,沿海开发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创模工作的十年,是我市环境质量的大幅提升期,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态文明成果,幸福感不断增强。

  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为340天,占全年的92.9%,位居盐城县市区第一。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噪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公众参与更加积极。创建以来,群众举报投诉、听证、环评公众参与、环保圆桌会议、新闻舆论监督等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健全,环境质量、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定和违法行为查处等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公众了解环保、参与环保的渠道更加畅通。通过各个层面绿色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群众的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崇尚自然、节约资源等文明行为融入了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通过创模,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激发了全市上下共建美好家园的浓烈热情。

上一条新闻:东台两市民入选江苏好青年百人榜      下一条新闻:全市治安夜巡活动启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 评论内容:
* 昵称: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注意: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CopyRight © 东台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