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许河镇“江海杯”第八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又如期举办,看到155名获奖老人每人手上
那一份奖品时,人们一定会记得一个熟悉的名字——东台市江海船舶属具有限公司老板李昌明。
说到李昌明,在许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30出头的李昌明就不安于现状,搞起了救生圈、救生衣等船舶用品,从小打小闹到一步一步把企业发展壮大,有37名员工常年和他一起奋斗。
对于他厂里的37名员工来说,他确实是个老板,但他心地善良,视员工为亲人,却一点没有老板的样子。
中午,热腾腾的饭菜,员工们吃得非常开心;端午、过冬前,每人有20斤糯米,中秋有月饼、水果,春节有购物卡、压岁钱。员工谁家有了困难,他知道后总是想尽办法来帮忙。1995年他办企业时还借了贷款,但听说员工沈尤灿患了重症急需治疗费,随即送去200元,并鼓励积极治疗。10多年来,他为每个职工都投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工人王四平兴奋地说:“我跟着李老板干了20年,厂子规模在全村来说不是最大,但我们厂里员工的工资却总是本村同行工厂中最高的,待遇也是最好的。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工作很有劲,都愿意跟着这样的老板一起干!”
李昌明创业之初,也感受过创业的艰辛。但对每一个想发展船舶用品的人,他都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其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李文宏原先是他厂里的一名员工,后来自己开了家船舶用品厂。他不仅没有一句怨言,反而鼓励李文宏大胆干。刚开始李文宏对什么都不懂,他主动帮李文宏联系客户,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生意经拿出来与其分享,让李文宏的小厂一天天转起来。
他自己的厂子不算很大,但他从办厂的那天起,就视质量为生命。他深知:一时的疏忽大意,会失去多少鲜活无辜的生命。他始终严格强化质量管理,他的厂拿到了国家船舶用品质量终身免检证书。当他看到村里一些刚起步办厂的人想投机取巧、掺杂使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以自己一个老大哥的身份,对这些人进行细心开导,从侧面多方引导他们树立只有依靠质量才能赢得信誉、才能站稳企业脚跟的理念,让全村的救生器材产业真正形成气候。
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四仓村先后成立了20多家大小规模的救生器材厂,形成了小小的产业规模。如今,全国有60%的救生衣、救生圈等船舶用品都是来自这个村,四仓村因而成了闻名遐迩的全国船舶救生器材生产基地。
已是花甲之年的李昌明,曾捉过蛇,驮过猪,挑过河,多少次尝过一钱逼倒英雄汉的苦味。但他有从不服输的勇气,靠党的好政策一天一天过上了好日子。
他也没有太多钱,可每当他看到或听到别人和社会上的危难之事,他的心里就堵得慌,总是想方设法帮上一点忙。
左邻右舍有难事,他义无反顾伸出援助之手。鲁传荣生病,他捐1200元;万维石长期生病,他捐了2000多元;刘昌明生病,他捐1000元。他为帮扶户裴艺均每年送去1000元。一村民意外车祸死亡,他送去5600元帮助处理后事。
村里有难处,他一马当先。2000年原万灶与四仓两村合并前,他每年底都要对自己所在的四仓村特困户登门慰问,送去慰问金和物品。两村合并后他情况不太了解,年底就送了1000元给村干部转交给急需的困难户。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他给每个选民发了10元误工补偿费。村里道路改造建设,他捐了15000元,他的女儿、女婿知道后,主动捐了6000元。村干部外出招商引资,他主动提供线索、承担车旅费用。
社会公益事业,他慷慨解囊。镇迎宾大道建设,他捐了2000元。本村和邻村道路改造建设,他一次性捐了11000元。四联、许北、杨河3个村的道路改造建设,他同样捐了11000元。2003年,他在防治非典动员大会现场,就将身上仅有的2100元全部捐出。镇筹建敬老院时,他一次性捐款5000元。汶川地震、洪涝灾害、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他累计捐了5万多元。
有人说,这些年他捐出足足一幢楼房的钱,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这个社会谁没有难处呢?!”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此不疲。他先后当选为镇人大、市人大代表,被授予“许河镇优秀共产党员”、“许河镇十佳好人”、“东台市十佳党员”等光荣称号。
20多年来,他坚持为乡亲们做好事,做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人,这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日日夜夜、年复一年的坚守,点点滴滴的付出,也是一种无私的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