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实施30项工程,扎实推进通榆河保护区、泰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切实提高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让一泓清水穿城过。
我市从严整治各类污染源毫不手软。今年以来,已责令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2家豆制品厂以及上游4家“小电镀”、5家“小炼油”企业。溱东镇成立不锈钢酸洗集中处理中心,时堰镇对28家涉铁、锰排放类不锈钢酸洗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坚持不新上畜禽养殖和屠宰项目,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严厉打击秸秆入河行为,严格禁止保护区内渔业养殖及捕捞作业,加大船舶污染控制力度。突出城区内河环境整治,累计投入2300万元,清理淤泥7万立方,驳岸2.3公里,绿化9200平方米,提升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规范管理供水河道,是我市推进清水走廊三年行动的又一重要抓手。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设立排污口、码头等水体污染源,在河道两岸沿线建设30米宽的护水绿化带,确保水源不受任何侵害和污染。组织实施泰东河沿线支河道建闸截流工程,在南苑水厂取水口安装全球眼监控,与110联网,对取水口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全面推进联网供水,累计投资7.2亿元,先后实施了市到镇供水主管网、堤东供水复线管道工程、三仓增压站、堤西供水主管道工程、南苑水厂10万吨技改扩能及20万吨深度处理工程,实现了区域内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人民同饮长江水。
为进一步提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我市投入1000万元,实施城西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后尾水从一级B提升至一级A。结合国家生态市创建,投入3亿元,新建10个日处理能力1250吨的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步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投资6600万元,新建新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投入500多万元,新购买色质联机、原子吸收挥发性有机物色谱在线监测等大型仪器和设备,为准确查找污染源和进行水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我市采取加大水质断面监测范围和频次、建立应急备用水源等举措,提升应急防范能力。在泰东河原水质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又新增7个监测断面,实行镇界断面监测和市界断面监测,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季监测一次,改为每月监测2次。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通榆河南通盐城跨界断面及泰东河南苑水厂取水口上游3000米处建成梁一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江苏省辞郎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观测水质状况,两站向省环境监测中心报送水质周报,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实时向国家报送监测数据。投资4600万元,建成仙湖应急水源库,有效库容30万平方米,可应急供水3-5天。对境内城乡联网供水之前用的120多口地下水井实施联网对接,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立即启动各联网地下水井,保证一定时间的正常供水,缓解缺水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