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残障人士这样说:上天既然为我关上了一扇门,也一定为我准备了另外一扇幸福之门。问题是:我必须把那扇门找出来!命运总是捉弄人,却也在残酷考验后怜惜那些意志坚强的人。南沈灶镇贾坝村二组的村民王古青自中枢神经断裂后,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12月17日上午10点半,记者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王古青的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上课”。“hello,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啦……”此刻的王古青神采飞扬,目光坚定,我们实在不敢相信,眼前这样一位浑身散发自信的年轻人胸椎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只能依靠轮椅“行走”。我们不便打扰,来到客厅,他的母亲悄悄地告诉我们,这五年来,她陪儿子一起经历了遭遇横祸,病中消沉,再到现在的找到生活方向,一切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
5年前,王古青中职毕业,拿到了电工证,在镇上一家印染厂当电工。一天,厂里电路出现了问题,王古青将电闸关掉检查电力情况。可检查到一半,意外发生了。“不知道谁没注意,突然将电送了上去,他在梯子上就被打了下去。”虽然救治及时,挽救了生命,但王古青的胸椎5节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全身只有两个膀子和头脑没坏,其他的都没用了。”王古青的父母依然没有放弃,面对家中唯一的孩子,他们倾其所有,带着王古青来到北京,一个多月便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王古青原来所在的厂将他的医药费报销后,承诺每月以厂里的最低职工工资发放,但这怎能慰藉得了三颗受伤的心。“我们家就是靠几亩田,本来儿子是最大的财富,现在连大小便都要我们照应。”无奈的王家人只好回到了村里。
聊了40分钟后,上好课的王古青转着轮椅出来,从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出当初那种灾难性打击的痕迹。“既然遭遇不幸,就要勇敢面对。”王古青说,他也曾消沉过一段时间,情绪不好的时候,也会大喊大叫发脾气。1米8的个子,却要父母穿衣裤,什么事都不能做。起初自己逞能,不想让父母帮自己,结果歪了一下身子就摔了个跟头,坐在地上根本爬不起来,好心的邻居看到了,把他抱到轮椅上。后来,父母为了他,将田转给了别人种,在屋旁养了几十只羊,方便照顾他。
“当年我才20岁,自己也想着,是不是就这样消极地走完今后的人生路,我的答案是不,决不。”王古青首先来到盐城市劳动技能培训部门,在那里接触了互联网,学习编程、制作flash动画。“有点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当时就有一种想法: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在培训的20天时间里,王古青如饥似渴,不放过每一堂课的学习机会。回到家后,他买了电脑,还有很多动画制作的书籍。“也许人到了绝境的时候,思想会变得清晰、明朗。”虽是门外汉,面对每本“砖头”厚的电脑书,王古青硬是“啃”了下来。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有时候编程出错了也不知道错在哪里,王古青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尝试,不停地自己摸索,或是到网上与别人交流。知识要学以致用。王古青又通过网络打开了另一扇门,他加入到邢帅教育集团,成为一名互联网网络老师。
在这家有700多名员工的网络教育集团里,王古青在网站部任教,每天专职向网络另一头的学生们讲解flash制作。万事开头难,王古青还记得最初几次讲课,自己特别紧张,总是前一天反复琢磨授课内容,把每一步都完整记录下来,一直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再将笔记内容按部就班地通过语音耳机讲出去。“现在好多了,熟练了,也更有自信了。”王古青告诉记者,在网络上当老师不仅充实了自己,更为家里增加了一项收入来源,一个月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加上提成,虽然不是特别多,但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帮助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学无止境。王古青谦虚地说,对于网络技术,他接触的还只是一些皮毛,还需要不断钻研。一有机会去东台,王古青必到新华书店逛一圈,每次总会带回来一些关于网络的书籍。每天给学生授课到晚上10点,虽然已经很疲惫了,他还坚持再学习两个小时,了解掌握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人活着,就得有梦想有追求,这才不枉此生。”王古青说,在镇上开一家网络工作室,就是他的梦想,他会一直在追梦的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