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建设“美丽乡村”重在保护与传承
文章来源:东台文明网   点击率:637 发布日期:2014/2/27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前不久,笔者走进“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首届“江苏十大最美乡村”——梁垛镇临塔村,只见古树成林,大片大片的天然竹林和原始灌木丛林把整个村子包围着,如同一幅浓浓的水墨画,古朴静幽。特别是美丽的神话传说“天仙配”中的舍子头、抱子沟、桑梓河、卧牛汪等遗存古迹,星罗棋布,都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下来。放眼望去,村内蜿蜒曲折的小道、清净明澈的溪流、青砖黛瓦的民居隐约可见,村民家前屋后的花园、菜园生气盎然,一派原生态气息。

  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如何打造具有个性特色和生态优美的乡村风貌,将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令人可喜的是,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我市涌现出了如临塔、甘港、小樊等一批乡村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据临塔村党总支书记沈平介绍,在制订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采用有利于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最佳建设方案,不仅对美丽传说中的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而且尽量保护村子里原生态的景观,决不大拆大建、滥砍滥伐,破坏自然景观。村落中的原生态环境如小巷、古树、竹林、芦荡、果园、桥梁、埠头及各种传统生产和生活设施、民间生产工艺等都属于保护之列。然而,笔者却遗憾地看到,不少村庄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普遍进行的是大范围“涂脂抹粉”式的粉刷墙面,大面积的植绿造林,大动作的拆旧建新,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古村落的原貌,使整治后的村庄千村一面,效果也是千篇一律,让不同自然风貌的乡村失去了各自应有的个性与特色。更有甚者的是,个别乡村竟不切实际地套用城市建设的模式来建设所谓的“美丽乡村”,平沟填塘,驳岸整坡;砍伐古树,铺设草坪;设置亭廊,人工造景;甚至建造统一式样的豪华公厕,安装统一的路边健身器材等等,使得这些村庄尽失原有的生态肌理和乡村自然风貌。

  众所周知,不同的村庄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每个村庄都可以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笔者以为,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变农村面貌、美化农村环境的惠民工程,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快速发展的有力举措。在此,不妨借鉴“中国美丽乡村”临塔村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在建设过程中,重在“保护与传承”,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利用村庄的自然形态和人文传统,挖掘、保留和传承好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元素,将村庄真正建成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上一条新闻:我市组织收看收听省政府第二次廉政工      下一条新闻:泗阳县考察团来我市考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 评论内容:
* 昵称: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注意: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CopyRight © 东台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