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的轿车排‘长龙’,老板开车带乡亲,同奔致富小康路。”眼下,东台镇梁洼村老板开着小车带着村里人到企业打工,成为让村民们自豪而欣慰的一道景观。村扶贫开发协会负责人张新林说:“目前,村里牵头搞装饰等生意的大小老板有200多位,全村1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务工”。
梁洼村曾经是附近一带出了名的穷村,当地群众中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大水洼,大水洼,大雨一下水花花,太阳一晒冒盐霜,三十六家卖糖球,七十二家去讨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广大干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河、筑堤兴修水利,长涝豆、排碱改良土壤,经过艰苦奋斗,梁洼村改变了过去顺口溜中所说的状况,10多年前村里一帮年轻后生学成木瓦装潢手艺,到苏南闯荡,闯开致富门路后,更多的村里人走出家门学艺求财。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门路越来越广,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今,以梁洼为主体,涉及周边数村“苏北东台装潢”在上海苏南叫响了名头。
近年来,村党总支因势利导,借助老板之力推进全村改善民生、帮扶增收工作。村两委会牵头,召集在外打工的大小老板和专业大户共同商讨,梳理摸排,落实可靠的帮扶项目。大小老板们积极参与,亲帮亲,邻帮邻,携手闯开致富路。
村“两会”会员曹松银,现在上海荣欣装饰公司任副总经理。他陆续把家乡的人带到上海打工赚钱,先后带去了120多人,其中也有不少人成了小老板。梁洼6组钱宏泉,原来家庭比较困难,居住三间小平房,找外来女为妻。去上海打工几年后,家庭有了很大变化,拆除了三间小旧房,建造了一幢三层新楼房,装饰精致,还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去年年初,钱宏泉也带去一帮人到上海单独办起了装饰公司,自己当上了老板。2013年年底又在台城购买了新的商品房,全家过得和和美美。现龄59岁的4组村民张正洪长年生病,儿子张新兵33岁时还未成家。全家仅靠种二三亩田收入为生,前年人平纯收入仅有4700元,全家居住的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的三间小旧房。村林蚕技术员手把手帮助老两口进行养蚕技术辅导,村干部牵线搭桥把张新兵带去上海,安排在上海嘉定跟着老师傅搞水电安装。去年,张正洪一家有了可喜的变化。儿子张新兵在上海嘉定做工能吃苦耐劳,一年的收入近6万元,并在嘉定与江西一打工妹相识,谈成对象。张正洪夫妻在村林蚕技术员帮助下,养蚕获得收入13000多元。妻子曹押风除了养蚕、养猪、种田外,在东台职校做清洁工,全年工资近万元。家中还养了两头老母猪,纯收入3000多元,全家全年纯收入达到85600余元,从此告别了贫困。2013年底,张正洪新建了一幢300平方的大瓦房,告别了三间破旧屋,又迎娶了新媳妇,这一年真是双喜临门,春节期间,全家人过得欢天喜地,热热闹闹。
近几年为改变家乡面貌,梁洼村大小老板人人献计献策,个个自愿解囊,已陆续向村里捐款40多万元,帮助村建桥3座,建造水泥路6条。现在走进梁洼村,宽敞的水泥路面,林立的楼房映人眼帘,有商店、有超市、有浴室,还有购物中心,小汽车川流不息,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