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姹紫嫣红花满枝
文章来源:东台文明网   点击率:450 发布日期:2014/3/13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更离不开厚实的文化底蕴。

    一座城市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在经济上走出去,更要在文化上相互贯通。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培养了少儿二胡、东台发绣等文化交流品牌,它们如一朵朵鲜花,盛开在东台文化肥沃的土壤上,在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扩大了对外文化贸易,拓展了文化发展空间。

    在国内外舞台上奏响东台美音

    我市历史悠久,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先民们在这里创造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移民文化,活跃的商业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二胡艺术便是其中一朵奇葩。多年来,我市坚持从娃娃抓起,打好根基,着力培养少儿二胡人才,涌现出了周维、余惠生等一批二胡艺术大家,不少人成为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中国民乐团等国际国内一流乐团的骨干力量。据统计,我市城乡的二胡培训班和教学点多达40多个,二胡学员3000多人。2011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少儿二胡艺术之乡后,学习二胡演奏的少儿每年都以数百人的数量增长。我国著名二胡教育家、演奏家闵惠芬、马友德等专家教授专程到东台开设讲座及演奏。闵惠芬更是称赞东台是全国可数的二胡艺术教育基地,是少儿二胡起步的摇篮。

    肥沃的艺术土壤,为少儿二胡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料,精品佳作源源不断,在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艺术赛事中,东台少儿二胡屡获大奖,仅国家、省级以上大奖就达100多项。其中,《滩涂晨曲》分获江苏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创作演奏双一等奖和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优秀奖;《盼》作为盐城市唯一的少儿节目,应邀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展演;由80名学生共同表演的二胡齐奏《阳光灿烂》获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金奖;《水乡三月天》把浓郁的地域特色融入到高雅的艺术之中,一举夺得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并在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上荣获国家社会文化类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梅香阵阵》获得江苏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金奖,并获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教育部“优秀剧目奖”。《瓜儿熟了》获文化部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新农村文艺调演“银穗奖”。

    东台籍的二胡学子,除了在北京、南京、盐城、东台等地多次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外,还不断走出国门,开展对外交流活动。近年来东台少儿二胡先后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演出,显示了东台二胡的实力和水平。2007年,我市组织少儿二胡艺术团开展为期14天的文化交流欧洲之旅,访问了德国、法国、奥地利等欧洲五国,参加国际少年夏令营活动,并作精彩演出,把中国东方民族音乐的精华融入世界。

    现如今,我市已成为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二胡学员的重要输出地,其鲜艳夺目的少儿二胡之花也成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一株绚丽的艺术奇葩。

    东台发绣“绣出”产业振兴新篇章

    作为工艺品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发绣极具东台特色,因其用料奇特、质感强烈、画绣结合,针理舒展,被海内外艺术家、收藏家誉为刺绣绷架上的“天下一绝”。她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有过繁荣,有过衰落,然而时光摆渡到新中国,发绣重获了新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绣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东台现有发绣企业20多家,中国刺绣艺术大师1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1人,高级工艺师16人,工艺师、工程师、技师等100多名,画师、绣女、装裱工等1000多人,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发绣基地。2008年,国家文化部命名东台为“中国发绣艺术之乡”。2009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东台发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东台发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东台发绣产品质量标准由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东台发绣”集体商标于2013年12月6日在国家商标局网站上获准注册成功。

    现如今东台发绣在复兴之路上已经越走越远。2011年5月,市政府举办了首届发绣艺术节,来自省内外的几千名客商参观了我市发绣精品,饶有兴致地观赏了发绣技艺演示。2011年12月24日到2012年2月23日,由中国工艺美术研究会主办,发绣协会与上海新世纪旅游品公司承办的“中国发绣精品会展”在上海南京路旅游品大厦8楼珍宝馆举行。东台9家发绣企业参展。上海东方电视台、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给予连续报道。2012年5月18日,中国发绣论坛在东台举行。来自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东台,围绕发绣的特性、表现形式和内容、发绣的发展等话题发表了精辟的论述。5月19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教授组成的专家评鉴委员会对一些发绣精品进行了鉴评,颁发了由专家签名的鉴评证书。

    此外,在发绣的复兴之路上,还有几个对外交流的节点尤其引人注目:2011年11月,台湾举办首届文博会,发绣协会副理事长丁崇政应邀参会。一幅颇具象征意义的发绣长卷《富春山居图》合璧图赢得马英九先生的惊叹。央视“海峡之声”栏目予以报道。

2011年、2012年,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陈伯余随江苏工艺美术代表团先后赴德国、卢森堡等欧洲六国和美国进行艺术交流。

    本土文化是对外开放的名片

    出省、出国,东台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可谓姹紫嫣红花满枝,除了少儿二胡和发绣之外,我市还有一批优秀的文化精品在国内外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大戏《太阳花》二度进京演出,获得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并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小戏《我是你的留守妻》获省第八届“五星工程奖”金奖,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小品《找儿子》获省第二届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歌曲《噢啰啰》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红绿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外书画、美术、摄影作品每年均有数十件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获奖。

    一串串脚印、一个个亮点,东台文化成功地走出去,让世人认识了解了东台,也让我市充分认识到本土文化是对外开放的名片,文化只有走出去,才会更加精彩,而文化强市的实现,更要通过“内”练真功建立品牌,“外”谋发展走出去的路子,才能做强做大我市文化产业。

    文化走出去,得先要“站起来”。我市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既有东台发绣、董永传说、渔民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有酥儿饼、鱼汤面、陈皮酒等传统美食,还有溱东大鼓、许河杂技、渔鼓道情等一批源于基层、源自生活,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的民俗文化艺术特色,发展文化生产力优势明显。这些文化也可以形成产业、成为品牌。

    现如今,东台文化正趁着发展的浩荡春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打造文化品牌,非一日之功,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和政策配套,期待我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艺术向产业化发展,打造民间民俗文化品牌,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将我市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从而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一条新闻:市住建局:推进重点工程 拓展绿化空      下一条新闻:为励志的残疾女孩感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 评论内容:
* 昵称: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注意: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CopyRight © 东台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