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一阵微雨过后,在市地税局绿化施工现场,来自绿化养护所的40多名养护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搅拌混凝土、砌墙、铺路,有的挖坑、运土、移树……原本藏在“深闺”的满院绿色经过施工人员巧手改造提升后,5000平方米的街头游园已经初展风姿,满园春色尽收眼底。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一项硬指标是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当前,我市正按照这一要求,重点新建一批公共绿地和小游园,鼓励沿路、沿街单位打开实体围墙,使单位庭院绿化与城市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增加城市公共绿地,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市地税局是启动较早、推进速度较快的典型之一。
站在市地税局二楼平台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片已初具规模的小游园。黄中泛绿的草地,花朵初绽的桃树,郁郁葱葱的景观树,蜿蜒曲折的小径,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画中,数十个橘红色的“点”闪烁其中,他们是正在忙着“破墙见绿”工程的绿化养护工人。
为了不影响市地税局的正常办公,从3月14日进场施工以来,绿化养护所一般选择在周末和夜间加班加点施工,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夜里11点。短短十天工夫,拆除了实体围墙,重新修建门头,竖起了隔离栅栏,铺设了蜿蜒曲折的小径,让原本的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完美融合,将开放式小游园“直通”市民脚下。
“市地税局是省园林式单位,里面的绿化本来就有一定的规模,设计基本成型,只不过,由于一墙之隔,市民们难以欣赏到。”市绿化养护所的现场负责人苏圣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土地修整,等到明后天树苗一到,就着手进行绿化提升,一方面通过创造高低起伏的地形景观,营造曲径通幽的效果;另一方面增植中层小叶乔木和多种花卉,提升绿化品位。此外,园内还将增设健身器材、休憩场所,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开放式游园。
尽管“破墙见绿”工程的实施,给市地税局日常管理带来更多的考验。但是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积极配合施工改造,为全市创园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预计本月底“破墙见绿”工程基本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