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帮助广大职工群众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引导广大劳动者爱岗敬业,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推进改革,为我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东台篇章而不懈努力,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主题征文和演讲活动,从今天起,本报选登部分优秀征文,敬请关注。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可谓不断涌现,他们是广大劳动者的杰出代表:
2013年度中国好人,扎根云贵高原,倾情奉献偏远山区的80后青年陈晓明。2005年他大学毕业,偶然了解到“西部计划”,他放弃了已经找好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前往贵州省支教,一年期满申请延期两年,两年期满申请终身留教。
2012年2月,我和记者去采访他时问他,为什么选了这条路?他说:“我是学医的,可是对山里的那群孩子而言,比起医生,他们更需要一名教师。因为我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他主动调到最偏远最缺教师的污讲小学。
他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充实了许多家庭的梦想,自创“三语”教学法,一举将学生的成绩由倒数第一提高到乡里的第一名,他带领乡亲们每趟花费两天一夜从山下背来水泥,自建运动场地。他说:“我给学生们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而我,则拥有富足快乐的精神家园。”
2013年度中国好人,心怀绿色梦想,治理荒漠盐湖十四载的张春银。他的电脑上存了全国各地荒漠盐湖的照片和详细资料。他指着一张照片说:“你看,这是安固里盐湖,2004年枯竭后,就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盐碱荒滩,现在,我用一种叫碱蓬的植物让它重现绿色。我准备拼一下,五年内完成十万亩盐湖的绿色全覆盖。”照片上风沙肆虐,隐约看到他灰色的人影,身后是更隐隐绰绰的绿色。
张春银向我描述了一个生态治碱梦:“在沿海滩涂上建起‘海上农场’,一边带着老百姓种海水蔬菜致富,一边改良和绿化盐碱滩涂;在荒漠盐湖上搞生态修复,让盐土农业激起一朵独特璀璨的‘浪花’。”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张春银倾家荡产筹集数千万元,用于科研与开发。他吃住在荒漠边、盐湖畔,忍受风吹日晒,他的足迹踏及内蒙古高原上的多个省……14年里,他治理荒漠盐湖二十多万亩,成立国内首个盐土农业院士工作站,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十二五”规划……
“你现在有个外号,叫‘荒漠斗士’你知道吗?”我问。他笑了,“还有媒体称我为‘狂人’。不过要做出事业,要成就梦想,就是要敢斗,够狂,不是吗?”
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省333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最美基层农技员,以赤子情怀服务“三农”的东台镇农业中心主任陈宝宽。28年前,品学兼优的他拒绝了留在高等院校的机会,从最基层做起,站了8年的种子售货柜台,蹲了28年田头,撰写了近50篇论文,卖出了数百万吨农资,解答了数万个疑问,是东台农业部门人人皆知的“专家”。
1994年,陈宝宽的妻子为了抢救公共财产,冲入火海,被烧成四级伤残,在带妻子外出治病期间,年幼的儿子高热不退无人照顾,烧出了智力障碍……
生活的艰难没有打垮他,反而激发出他更多的工作热情。为了推广农业新科技,他撰写辅导材料,把课堂搬到田头与农家。在他的努力下,先后引进瓜果蔬菜优良品种100多个,栽培新模式、新技术40多项。他牵头组织实施了“两区八带”万亩大棚工程等四个工程和8个项目,全都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他和同事们还培植了近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了10多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在他的帮助下,不少菜农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他自己却还住在90年代的集资房里。他说:“能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像陈晓明、张春银、陈宝宽这样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只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凭劳动实现个人梦,千千万万的个人梦才能编织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我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当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当我们心怀梦想,永不言弃,中国梦不远矣。
中国梦,劳动美,勇于追梦的劳动者最美。让我们用一步又一步踏实的脚印烙满求真与探索的漫漫长路,让我们用一滴又一滴辛勤的汗水填满拼搏与进取的滚滚洪流,那道路,那洪流的尽头就是我们心中期盼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