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平凡的事迹,向上的力量。5月17日上午,“厚德盐城”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会在我市举行。徐兆学、郑巧玲、陈晓明、陈宝宽4名同志的感人事迹报告,《凡人善举·德耀盐城》电视专题片,深深打动着每一位与会者,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四位典型,岗位不同,故事不同,相同的是平凡之中闪现耀眼光辉,蕴藏道德力量。大家的心,随着报告团成员的讲述,澎湃激荡。
信仰火花点亮精彩人生
没有名字的花,一样是在春天说话;没有名字的海洋,一样被大地牵挂。没有耀眼的光环,同样照亮远方;没有讲完的故事,已经流传万家。
支教苗乡的东台骄子陈晓明家境富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便只身前往西部最艰苦的边远山区支教。支教期满后,他申请终身留教,满怀深情奉献西部,一腔热血扎根云贵;
“向生命打一张借条”的军事教员徐兆学虽身患白血病,但始终抱着“活着拼命干,死了不遗憾”的信念,奋力与病魔抗争,向死神挑战,把光和热献给了人民武装事业,彰显了当代优秀退伍军人的精气神。
他们的故事不同,却都有一个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各自的人生追求和信仰不懈奋斗。市实验小学教师鲍华俊在报告会结束后激动地说,报告会时间不长,却带给他巨大的震撼。“以前提到的好人,感觉都挺遥远,而今天我才发现,好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鲍华俊说,陈晓明作为一名教师扎根西部,为西部的孩子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为东台有这样的好人感到自豪。他表示,将以陈晓明为榜样,孜孜不倦,踏实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的感染力是深刻的。市中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雷耀晨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听了以后我感觉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洗礼。”他表示,回去后将把四位先进人物的事迹,传达给每一位医务人员,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号召大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精湛的医技、优质的服务、高尚的医德,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典型为镜烛照人性光辉
每个清晨都要到田野中转上一圈,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农家走上一趟。陈宝宽28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三农上,每每下村一跑就是几十户,一走就是几十个大棚。在广大农民心目中,他是知心贴底的好兄弟、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盐城市委党校职工郑巧玲,用母爱温暖万里之外的孩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妈妈”。她几年来资助了21名新疆贫困学子,累计拿出了10余万元。她首批资助的十个孩子中,有七个孩子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圆了大学梦。
他们来自平凡的岗位,却用自己的朴实善举诠释着人格和大爱,烛照出人性的光辉。市农委主任、党委书记王美璠说:“今天报告会讲述的先进人物都是我们身边的典型。陈宝宽就来自我们基层农技推广战线,他默默无闻扎根基层,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克服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为的就是让群众增收致富,他是我们农业人学习的榜样。”王美璠表示,将以这次报告会为契机,在农业战线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争创一流业绩活动,充分发扬农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做事的优良作风,号召全市广大农业人把办公桌椅搬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广阔的大地上,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些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用看似平常之事却是非凡之举,诠释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市技术改造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曹金高在听完报告会说,作为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他将把这份感动化为今后的实际行动,弘扬正气,践行宗旨,努力为我市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凡人善举传递温暖力量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定格一个个平凡朴素的身影。
《凡人善举·德耀盐城》专题片中有一群来自盐城的农民工兄弟,在北京一个难忘的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挺身而出,在洪流里展开一场生死大营救,182名被困人员最终安全脱险;两位普通的环卫女工,自身经济十分拮据,面对捡到的20350元现金毫不动心,坚持在风雪中苦等失主,并婉言谢绝失主的现金酬谢;“爱心大使”仇爱清,出身贫寒,生活简朴,却坚持扶贫济困,从1982年资助第一名贫困学生开始,他的爱心事业一直没有间断过,三十多年来累计捐款近300万元……
“这场精彩的报告会,是一道精神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溱东镇党委宣传委员吴超兰说,这些好人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盐阜大地上树立起了新的道德标杆,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宣传干部,将更大力度地挖掘身边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努力在全镇上下营造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烈氛围。
“今天报告团的成员们用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们坚守追求、弘扬正气、奉献社会的感人事迹。我们将把他们的精神在全校师生中弘扬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副书记夏玉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