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铺桑园、加工饲料、全量还田,昔日令人头痛的农作物秸秆如今在富安镇丁庄村有了“好归属”,在村民们眼中身价倍增,成了大家的“秸秆三宝”。
6月12日上午,在丁庄村九组,记者看到成行连片的桑树新修剪完,行间堆放着一捆捆麦秸秆,村民丁同山正在自家桑园里回铺麦秸秆。丁同山是村里的养蚕大户,种植桑园近8亩田,今年养殖春蚕12张。夏收刚刚结束,他就把自家8亩麦秸秆直接从麦田搬到桑园里。他说,将秸秆回铺在桑园,能让秸秆自然腐烂,从而变为有机质肥料,有效解决了秸秆无处堆放的难题。在丁庄村,70%左右的桑园都成了各类秸秆的“好归属”。村主任、蚕桑技术员丁同立介绍说,该村共有桑园1800亩,每亩桑园可消化秸秆300-400公斤。回铺的秸秆能抑制杂草生长,有效保护田间水分,同时能防止泥水污染下层桑叶,便于夏蚕饲养。
走进丁庄一组养殖大户丁同春家,只见一间附房门前堆满了蚕豆、菜籽秸秆,房内一台颗粒饲料机正轰轰作响。丁同春面带口罩,娴熟地把秸秆分成一小把,轻轻地往机器里一塞。不一会儿,机器的另一头便“吐”出了颗粒状的饲料。丁同春家养殖了100多头生猪、20多头羊,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去年他投资1.6万元购置了一台颗粒饲料机,用来加工各类秸秆饲料。丁同春说,将秸秆配上豆粕、玉米、稻糠,加工成有机饲料,价格比市场上的饲料便宜近一半。现在,他家每天都有三四户养殖户登门加工秸秆饲料。据介绍,丁同春平均每天加工秸秆饲料2000斤左右,每月能赚到近2000元的加工费。在丁庄村,像丁同春这样的饲料加工点共有8处。他们通过颗粒饲料机,将秸秆粉碎、拌料、压缩成颗粒,自己从中得到实惠的同时,还帮助附近养殖户降低了养殖成本。
由于我市地近黄海,土壤有机质较少,通过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地力。在这一点上,丁庄村的不少村民都形成了共识。连日来,12组村民葛德平开着大型拖拉机在田间忙个不停。“再也不用把秸秆搬来搬去了,将秸秆直接粉碎埋到土里,腐烂了还能变成肥料,真是太好了。”他说。今年上半年,葛德平投资6.8万元购买了一台8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及旋耕机、切草机,除了享受国家和市政府农机补助外,还能获得富安镇政府的2000元补贴。夏种开始后,附近的农户都找上门,请他帮忙进行秸秆全量还田,目前他已为本村及周边村农户全量还田200多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