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沈灶镇贾坝村六组,45岁的吴芳种植的大棚里,一个个成熟的香瓜又大又嫩,刚一走进,就嗅到那满鼻的沁香,瓜色鲜艳圆润,远看时,又仿若是绿毯上镶嵌的一颗颗翡翠。“用辛劳和汗水能换来什么?”吴芳一边笑着发问,一边用手指了指这满地的丰收,神态间充满着自信。而在这自信背后,我们发掘到更多的是她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和香瓜结缘是在2009年。吴芳告诉记者,那一年,她跟家人到安丰街上买菜,正巧看到一些老人坐在路边售卖自家生长的香瓜,拿起一个靠在鼻尖,香气四溢。“以前只见过水瓜,这香瓜倒是第一次看见,很好奇这种瓜怎么闻起来这么香。”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吴芳决定买几个带回家尝尝鲜。“闻着香,吃起来口感更好,尝过之后真是回味无穷!”大概是对美味的留恋,吴芳特意将吃完的瓜种留下并在自家的青椒大棚里开辟出一小块地方准备自己种植。尽管是新品种,但这种小规模的种植对吴芳来说并不算什么难题。第一次的收成颇丰,在满足了自家需求的基础上还送出不少给邻居。“大家吃了都说好,这给了我灵感,为什么不搞个专门的香瓜大棚呢?”
吴芳将自己的想法和家人分享,但却并未得到认可,反而认为她没有大规模种植香瓜的经验,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搞青椒大棚。质疑声下,吴芳没有过多解释,“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方式。”吴芳说道。顶着压力的她在种子店买了不同品种的香瓜种子,并放弃一个大棚的青椒作为初期的香瓜种植试验田,一条证明自我的种植之路正式开启。“2月份开始育苗,3月份就要进行整枝和授粉。那会儿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夜里也经常睡不着,脑子里都是瓜田,害怕种不好,压力还是挺大的。”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吴芳就要下地把大棚两边的膜子掀起来给瓜苗透气,到了傍晚还得再把膜子放回盖实。因为没有种植大棚香瓜的经验,吴芳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而摸索的最好办法就是花大量时间在瓜地里做观察、做记录。瓜地里忙碌的她总是随身带着一本破烂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自己的心得和观察成果。
虽说有自己的精心呵护,但毕竟是第一次大规模种植,瓜地里的瓜苗还是生了病。“白粉病,叶子上都是小白点,要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慢慢病死。”当时的吴芳手足无措,无奈下找到安丰的一位老瓜农这才解了燃眉之急。“要用专门的药水在每片叶子上都喷洒,覆盖性地喷是没有用的,当时就记得自己喷完药水后腰都有点直不起来。”很累,但效果是显著的,这次的教训也让吴芳意识到,一个人的摸索能力总是有限的。为此,她开始经常往安丰跑,向当地的老瓜农讨教,“老师傅说,瓜苗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浇水,千万不能太多太频繁,不然很容易患有根腐病。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要是只靠我一个人慢慢摸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知道。”此后,吴芳还买了不少书勤学苦读,恶补专业知识。
努力地付出,收获的往往是喜悦。第一年的大棚香瓜长势喜人,而吴芳也在种植中发现,青皮瓜和白皮瓜长势最佳,口感也好,销得最快。去年,吴芳的香瓜地已经扩展到两亩半,每亩收益3000元。今年,为了更大地拓宽销路,她又引进了外地的新品种——丰田瓜。这种瓜在低温时口感最佳,外地需要6月才能上市,而在本地每年五月份即可上市。
“要想证明自己,需要的是努力和付出!” 吴芳的成功打消了所有的质疑,现在的她,也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瓜田女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