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盐城市“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我市扎实开展通榆河保护区、泰东河饮用水保护区清水走廊建设,着力解决影响我市主要供水河道水质安全的突出问题,提升饮用水源水质,实现“河清、水净、岸美”的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为推进盐城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的要求,市政府先后出台《深入推进东台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东台市泰东河、通榆河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东台市市区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深入推进东台市清水走廊建设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进一步建设清水走廊三年行动建设工作。明确了有关镇区、部门清水走廊建设工作职责,形成市统管、镇区协管、全面参与建设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确定各镇区是清水走廊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各镇区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市直各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负总责,做到任务分解、完成时限、责任考核“三明确、三到位”。多次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视察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重视清水走廊建设行动的宣传。我市在各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宣传。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通,倾听群众的呼声,激发全社会关注水源,护佑家园,关爱生命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在饮用水源保护的重要节点和区域重新制作各类规范、耐用标志牌和宣传牌。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建设清水走廊的意识。
全面落实重点河段段长负责制。我市根据盐城市政府“清水走廊”建设方案要求,出台《关于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段长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饮用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市政府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内容,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段长”,对通榆河(东台段)、泰东河河道整体水环境质量负总责,通榆河、泰东河沿河各镇(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段长”,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逐段移交,共同保障水质安全。通过建立“段长制”,进一步明确责任,界定职能,准确定位,理顺关系。
加强预警,提升突发性水质异常情况的应急防范能力。为实时监控通榆河和泰东河上游来水水质,提高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应急预警能力,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在通榆河南通盐城跨界断面及泰东河南苑水厂取水口上游3000米处建成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的梁一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江苏省辞郎水质自动监测站并投入运行。站点配备2名现场值守人员,随时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观测水质状况。两站向省环境监测中心报送水质周报,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网,实时向国家报送监测数据,为监控通榆河、泰东河上游来水、保护我市及下游饮用水源安全、及时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切实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市环境监测站投资500多万元新上色质联机、原子吸收挥发性有机物色谱在线监测等大型仪器和设备,为准确查找污染源和进行水污染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建立健全上下游环境污染补偿机制。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上下游跨界环境问题协调通报的制度》、《联合执法和案件移送制度》,以“污染者付费、损害者补偿”为原则,建立了环境资源污染损害区域补偿机制。实行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逐段移交,并以污染补偿为手段,进一步增强各镇区治污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市环境监测站在泰东河原水质监测断面的基础上又新增7个监测断面,实行镇界断面监测和市界断面监测。由原来的每季监测一次,改为每月监测2次,提高监测频次,认真分析区域性产生的污染因子,查找和锁定污染源,及时消除污染隐患。
切实强化城市及沿河集镇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我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2.5万吨/日,二期2.5万吨/日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行,配套管网铺设已到位。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市,我市泰东河、通榆河沿河各镇都已建成125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
全面推进城乡联网供水。我市始终把解决百万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把实施城乡联网供水作为“创模”、“创生”重点工程。从2009年起,我市启动城乡联网供水工程,让广大农村百姓能与城市居民“同饮长江水”。至2012年,已实现全市联网供水全覆盖。
在实施城乡联网供水的同时,我市开工建设仙湖应急水源库工程,作为南苑水厂应急供水水源库。仙湖为人工湖,总投资4600万元,湖内总库容36.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0万立方米,确保在遭遇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时,可应急供水3-5天。现已正式投入运行。同时我市对境内城乡联网供水以前用的120多口地下水井实施联网对接,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需要停止供水时,立即启动各联网地下水井,保证一定时间的正常供水,以缓解缺水的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从严整治各类污染源。我市历来十分重视饮用水源上游腹地各类污染源的整治。坚持每年开展“打击不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整治”专项行动。市政府专题召开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对全市饮用水源地各类污染源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部署。通过专项整治,责令关闭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2家豆制品厂以及上游4家“小电镀”、5家“小炼油”,溱东镇成立不锈钢酸洗处理中心,时堰镇对28家涉铁、锰排放类不锈钢酸洗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同时,突出对保护区内非工业类污染源整治,坚持不上畜禽养殖和屠宰项目,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严厉打击秸秆入河行为,严格禁止保护区内渔业养殖及捕捞作业,加大船舶污染控制力度,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杜绝生活污水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
我市还对城区内河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沟通水系等工程建设,累计投入1275万元,清理淤泥68859立方米,拆迁居民76户,驳岸0.3公里,绿化4600平方米,清理垃圾近300吨,全面提升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我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无害化集中处理工程。新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一期工程占地153亩,投资6600万元,日处理垃圾400吨,现工程已竣工投入运行。全市已建立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模式。
规范管理供水河道。我市根据国家环保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和《江苏省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要求,认真落实河道管理责任制,大力实施河道清畅整治行动,实行了水源保护区内无排污口、码头等水体污染源,并在河道两岸沿线营造30米宽的护水绿化带,确保水源不受任何侵害和污染。组织实施泰东河沿线支河道建闸截流工程,目前已完成台先河北闸、永忠河南闸、先进河北闸的建设。在南苑水厂取水口安装全球眼监控,与110联网,对取水口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