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来临,喜讯频传,又一批学子完成中学阶段学业,怀揣梦想,即将走进大学校门,掀开人生新的一页。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一则则温馨的助学故事,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助学场景。连日来,全市资助特困大学生行动全面启动,把遍及全市的爱心助学活动推向高潮。
资助一名寒门学子,扶起一个贫困家庭,成就一位有用之才。市妇联主席吴德霞介绍,由妇联牵头组织开展的全市资助困难大学生行动到今年已进入第14个年头,随着时间推移,助学金额和资助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关爱困难学子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高度重视,财政支持、群团组织、社会力量联手扶助困难学子,确保全市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14年来,这一行动资助款达716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698名。而由各级基层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以及涌动于民间的爱心助学资金、人数也在不断扩大。今年,特困大学生资助工程更是被列入市政府2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捐资助学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寒门学子受助成才,只是我市推进民生幸福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社会事业,兴办为民办实事工程,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每年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民生投入40.6亿元,今年预计投入将达49亿元,1—7月份已投入30.9亿元。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以项目化推进民生工作,着力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终身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农村路网体系等,推进城乡安全供水、住房保障、公交客运、医疗服务、环境管理“五个一体化”,从建设内容、建设年限、投资计划、形象目标、责任单位等方面,逐一明确落实市镇两级的民生项目任务。在今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的20件事项中,包括市区农贸市场建设、保障房建设、路桥通畅、全民健身、农村学校、村(居)卫生室(站)基础设施提升、生育关怀、文化惠民、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等方面。目前,各项民生实事工程整体推进顺利,到7月末,已完成项目投资6.8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4.4%。
一项项政策、一个个工程、一件件实事,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富足感
眼下,东园居委会居民潘银华正满怀信心扩大经营。作为社区特困家庭,多年来社会各界给予这家人特别关怀。申请了廉租房,解决了一家的住房之忧。社区同志推荐潘银华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带着他四处找工作。前年通过与宇航奶业对接,潘银华在市一小附近办起了定点取奶点。今年,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创业,潘银华又动了心,打算扩大经营,开办营养早餐业务。目前,居委会正积极为他申办创业小额贷款。
在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的基础上,今年又把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牵手帮扶等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苏北领先。把服务企业用工与扩大就业融为有机整体,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新特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40多场次服务企业用工大型洽淡活动。
人力资源市场对企业、求职者常态开放。出台扶持创业政策,筹集600万元作为扶持创业专项资金,出台12条全民创业政策,加快各镇区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更多人投身创业,1—7月份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677家,新增一般纳税人企业134户,居盐城首位。同时,建立政府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三位一体”机制,以及“零就业”家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政府托底就业服务制度,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困难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继续开展机关干部牵手致富工程,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全市近5000名党员干部与去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4730户农户“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扎扎实实为低收入农户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加快增收脱贫步伐,确保今年全部脱贫。
完善保障体系增强幸福感
女儿大学毕业了,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家住何垛河畔爱心楼的周静霞含辛茹苦多年,终于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女儿11岁那年,她的丈夫离开人世,把债务留给孤儿寡母,几年后自己又因车祸多处骨折,丧失劳动能力。社区同志登门帮助办理了低保,发放标准逐年提高;还经常有不少单位上门送钱送物,让母女俩倍感温暖。市总工会与母女俩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女儿从初中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按照“保基本、补短板、托底线”的原则,推动民生保障普惠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五险合一”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财政补贴“一体化”。一方面,深入开展创建“社会保险全覆盖村(居)、社区”暨全民参保登记活动;另一方面,深化城乡居保“四个不出村”服务模式,全面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圈”,将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向基层平台延伸,让居民群众不出村庄就能完成各项社会保险及小额贷款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托底作用,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优抚对象和重残人员等各类补助标准。4月底,我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建立低收入家庭信息比对平台和社会救助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我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联动机制,进而保证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全市低保对象上半年共发放低保资金3108.9万元;五保对象支出五保供养经费1400万元;对全市享受重残生活补助的重度残疾人发放补助金444万元;城市“三无”老人、孤残儿童均得到有效救助。同时,建立大病救助基金,推行城乡大病保险,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加强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敬老关爱、残疾人康复、生育关怀、特困大学生资助等工程,惠及各类困难群体。上半年医疗救助资金支出3144万元,救助30.7万人次。在托底保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专项救助、救济型救助的补充作用,大力引导和动员慈善组织、志愿者、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和服务工作,将救助对象由救贫向救困、社会救助覆盖面由目前单一的“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拓展,逐步形成了我市临时救助、制度救助、专项救助和慈善救助为一体的科学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加强公共服务增进公平感
均衡教育资源,全方位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去年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衔县市,今年建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回购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18个,争创省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着力实施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和村卫生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公共医疗。上半年市人民医院新住院楼、中医院城东分院基本建成,2个镇卫生院、76个村卫生室启动改造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统一医保报销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全财政补助标准每人320元。拓展养老服务,老年公寓一期5000平方米建成并投入运营,二期2.2万平方米在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农村达75%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83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6800元,同时加快五保供养机构改造建设,今年80%达到省星级标准,明年全面达成。推进住房保障。加快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老旧小区整治,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7月份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7万平方米,竣工36万平方米。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80%,城乡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分别达95%和70%。美化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四城同创,加快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7月份建成三星级康居乡村14个,城乡安全供水一体化,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80%,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畅通城乡交通。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一级汽车客运站全面建成即将投入运营,行政村客运公交通达率达100%。实施农村路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