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日是重阳节。整个10月份,市委、市政府为全市老年人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敬老尊老活动。但最让老人们欢欣的莫过于重阳节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这个《实施意见》让不少为养老问题犯愁的市民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不少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有识之士,看到了“银发经济”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传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养育子女不仅是一份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自己年龄大了以后能有个依靠,指望子女照料来安享晚年。然而,随着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在逐渐缩小。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老人如何度晚年也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市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1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3%;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3.6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5%,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老年人群体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多等特点,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老龄问题特别是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并不实际,社会化养老将成为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紧紧围绕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目前,全市已有公办养老机构22家(其中福利院1家、老年公寓1家、镇敬老院20家)、民办养老机构5家,共有养老床位数5849张,其中市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床位450张,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数3853张,民办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300张。居家养老床位数1246张,约占老年人口的2.24%,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在社会化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
10月9日下午,走进位于东亭南路与惠阳路交界处的东台市老年公寓,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绿植、干净的地面和洁白的墙壁,入户门口两部电梯供老人上下。一楼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老人们所住的公寓自二楼往上,为的是避免一楼潮湿阴冷。走上楼梯,记者发现阶梯很平缓,比普通住房的阶梯要矮的多。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特地为老人而设计的,以方便他们上下楼梯。进入二楼的公寓,就像是走进了自己的家一样,配套的家具、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电器和独立的淋浴间一应俱全。市老年公寓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寓的2-7层属于休养区,入住的是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每天有护理人员进行三级和二级护理,8-9层属于康复护理区,住的主要是患有疾病的老人。记者在8楼的一间房间看到,老人睡觉的床是医院所用的病床,不便下床的老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每位老人的床头都有按铃,如有需要按一下铃,护理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另外,公寓的每层楼都设有一个护士站,护士站详细地记录着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特殊情况,可谓贴心十足。
据了解,东台市老年公寓是市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工程之一,一期已建成面积10300平方米,拥有床位250张,集托老、医疗康复、学习、健身、娱乐、餐饮等主要功能于一体,先期投资近4000万元。公寓内设有医护中心、活动中心、多功能健身房、视听室、电脑房、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等,于2013年9月份正式面向全市老年人开放。
目前,二期工程桩基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春节前后封顶。二期工程将建成居家套式户型住宅公寓楼,配套建设附属用房、健身、康复中心和行政楼等,全部建成后可容纳600个老年家庭居住。老人们在这里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购物、健身、娱乐、医疗等各种服务。同时,养老护理院也正在运作当中,养老护理院是集医疗和养老一体化的机构,在护理院设置医疗机构,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使老人能够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梅鹤俊老人和老伴来到老年公寓已经有一年多,对于这儿的服务,老两口直夸好。老人的子女平时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这儿对于老人来说是另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不仅生活安逸,还有很多娱乐健身设施,老两口完全可以安度晚年。正在活动室唱歌的吴高旺老人情况比较特殊,老人中过风,右手不能动弹,在老年公寓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后,现在右手已经可以伸展。吴爹说:“要是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训练,估计我这右手以后都派不上用场了,现在正在一点点的恢复中,我心里高兴。”
市老年公寓负责人王勇表示,老年公寓是替儿女尽孝,为老年人分忧。并不是说现在的子女不孝顺,而是他们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老年公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我们能打破居家养老的传统,让老人安度晚年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我市稳步发展中的民营养老机构,也是社会养老的一股重要力量。夕阳红老年公寓是我市起步较早的民营养老机构之一。来到夕阳红老年公寓,眼前是绿色的门框,走廊上摆着绿色的沙发,清新感扑面而来。走进老人的卧室,家具都是柔和的粉色,这里不像是老年公寓,更像是温暖的家。
夕阳红老年公寓的院长丁冬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创办夕阳红老年公寓已有4年,创办之初是因为儿子8岁就被省足球队招走了,现在正在省足球队效力,这些年儿子常年不在家他们时常感到孤独。看到身边的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过着寂寞的日子,他们便萌发了办“老年公寓”的念头。目前公寓内共有27位老人,6位护工24小时精心照顾。公寓内还有配备了一些基础的医疗设备,血压血糖仪、供氧设备、心电图设备等,可以经常给老人做基础护理。
丁冬生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送老人到敬老院就是不孝,在他看来,子女无暇照顾老人,任其在家反而是不孝。来到夕阳红老年公寓的老人现在已经把这里当做家,让他跟子女回去反而不愿意,这是丁冬生颇为自豪的地方。这也恰恰证明了老年公寓的生活环境、条件让老人过得舒适、安乐。今年88岁的周奶奶来到老年公寓已有半年,刚来这里的时候下肢瘫痪,在护工们和丁冬生夫妇的协助和鼓励下,现在老人已经可以下床行走,精神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93岁的卢奶奶刚来的时候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但现在已经可以自由灵活地走动,来到这儿已经3年,卢奶奶说,这儿就是她的家。
养护一体化是丁冬生追求的目标,现在他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医疗康复院。目前设备正在完善当中,年底即可入住。丁冬生说,在医疗康复院,医生护士、药房、医疗设备都将配备,一些年纪较大又患病的老人既可以在这儿康复又可以养老,如果这样的老人在普通的老年公寓,护理费非常高,但在医疗康复院,费用可通过医疗保险来支付,可以为老人、为家庭节省一笔开支,同时又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对于那些拥有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更愿意在家中生活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记者来到万事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这里的负责人孙美凤正忙着接待一对前来商谈养老服务的中年夫妻。夫妻俩由于生意上的事情要到外地出差,一个星期后才回来,希望为家里的老人办理居家养老服务。孙美凤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所能提供的居家养老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只要是居住地在市区符合相应条件的老人,都可以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向中心提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接手这里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现在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与以往相比逐渐多了起来。不少老年人喜欢选择居住在家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我们收到老人及其亲属提出的服务需求后,会联系专职人员上门服务。同时,我们也建有自己的老年人托养中心,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孙美凤说,除了选择居家养老服务,也可以把老人送过来,由他们提供集中的服务照料。目前,在她这里选择居家养老和集中看护各占到一半的比例。
说起养老,孙美凤觉得还是大家的思想观念要转变。“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子女们往往都忙于生计,忽视对老人的关心。我这里的不少老人都说这人老了,最害怕的就是孤独寂寞,可儿女们哪能放弃工作在家里陪着他们。对待老人,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往往要比物质需求重要得多。老人需要社会大家庭的关心,这时候,养老机构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诚然,在我市已有不少社会养老机构正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温馨的家。但是与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人盼望过上更加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与此同时,传统的养老观念也一直制约着我市养老产业的发展。
日前,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建立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摆上了议事日程。《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市要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通过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组织提供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实现社区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通过入住养老机构实现集中养老。为此,我市将依托现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立市、镇(区)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全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覆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服务机构、招募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服务等方式,引导各类实体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规模。加快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扩大养老床位总量,力争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50%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50%以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使农村敬老院在确保“五保人员”供养服务的前提下,建设成为集五保供养、社会寄养、日托照料、残疾康复、临终关怀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全市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有网络资源,建成上下贯通、左右连接、覆盖全市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居家养老专业服务人员培训率80%以上;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65%以上。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准入、监管、退出制度,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民办养老机构都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不仅要照顾老人生活,还要对老人的安全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压力大、利润小会令民间资本对养老产业不敢投资。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我市将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医疗服务和老年优待服务政策,创新养老服务运行机制和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说《实施意见》将给我市养老产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据了解,今年,我市已新申报3家民营养老机构。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未来还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也将使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当然,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也有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如今,很多家庭出现一对夫妻要养4个老人的状况,倒三角的人口结构让很多人在照顾老人时力不从心。由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推进社会化养老,让居家养老存在困难的老人通过社会化途径养老,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只有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才能有效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记者在采访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老人想去养老院养老,但担心让孩子背上不孝的名声;孩子想送父母去养老院,却担心父母心里有怨言。所以,会出现养老机构条件好,但入住率不足,挫伤民办养老机构投资热情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其实人一旦到了七八十岁的年龄,反应迟缓了,行动不便了,就和小孩子一样,不仅生活上需要照顾,精神上也需要呵护慰藉。但是子女忙于工作,有时难免疏忽,反而不利于老人安度晚年。作为子女来说,尊重老年人的养老理念是第一要做到的,千万不要被周围的舆论所困,让老人选择他自己认为适合的养老方式即可。当然,对于愿意居家养老的老人来说,也要尽量满足老人的意愿。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打造的虚拟养老院,通过养老信息服务中心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委派服务单位和个人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医、助浴等五类服务项目,让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在家就可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人人有老时。”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转变传统养老观念,才能让更多的老人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的老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