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昔日的美好愿景如今立体呈现。绿色,使东台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我市围绕“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为抓手,立足“节约型、生态型、功能性”建设理念,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迅速提升,市民人居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至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31.5万人,城镇化率55%。市区绿地总面积1341公顷,绿地率38.31%,绿化覆盖面积1423公顷,绿化覆盖率40.66%。建成了2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1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和4个省级园林绿化优秀示范工程。
我市坚持科学规划理念,引领创园有序开展。围绕“黄海盐郡织绿洲,董永故里秀园林”的创建主题,优化生态布局,注重以人为本,突出生态节约,严格依法治绿,推进创园工作。
根据《东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城市绿地系统、绿线等绿化专项规划,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精心打造,充分利用自然河道水系、人文景观资源,形成以公共绿地为主体,道路滨河绿地为骨架,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通过规划控制,市区已形成了3个大型公园(人民公园、东进公园、董永七仙女文化园)、5个专业性公园、6条河滨风光带、4个桥头公园、5条园林式景观道路、31个小游园、16个广场以及九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绿化。
规划建设了金墩广场、百岁园、东湖公园等一批体量大、开放性的市民游园和社区小公园,为群众提供充足的绿化休闲空间。规划小区时,注重生态效益,西湖花园、金水湾等一批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的小区先后建成。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居民需求,设置坐凳、花池、凉亭等,方便群众休闲。目前,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评价和城市道路绿化评价等六项自我评价值均超过创建标准。
始终从节地、节材、节水出发,推进园林绿化建设。通榆河风光带利用堆土区,西溪植物园利用新204国道取土坑,适当进行地形改造和绿化栽植,有效节约了土地。坚持选用沿海湿地树种反哺城市园林绿化,开展耐盐、耐湿、常绿、彩叶等树种的驯化培育,东进路银杏大道获全省园林绿化示范工程奖。坚持采用大苗种植,北海西路、北绕城等绿化景观带栽植后均迅速呈现勃勃生机。坚持城市河水、雨水综合利用,人民公园、东湖公园等依河而建的公园绿地,均建设取水口,基本实现河水灌溉。北海游园、东进公园等建成小微湿地和集雨型绿地,调节雨水降排;市民广场应用喷滴浇灌技术,龙晶、兴城国际等居住区绿化建立雨水回收系统,节水效果良好。
专门下发了《东台市园林绿化工程竣工验收操作规程》、《东台市园林绿化管护规范》等文件,植绿护绿的长效机制基本健全。市区绿化工程全部招投标,从苗木选购到栽植管护全程监管,务求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所有工程配套绿化实行“绿色图审”制度,按规定进行审查、定点、带图审批,确保建设工程与配套绿化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我市始终把增加绿量、提升品位作为园林城市创建的第一要务,集中力量,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打造沿路绿化走廊,拓展生态绿化空间,构筑城郊生态屏障。
推进开放式公园建设,中心城区扩建改造了35公顷的人民公园,西溪景区新建了17.6公顷的佛教文化园、12.5公顷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城东新区新建了16.5公顷的东湖公园。
推进滨水绿化建设,在巩固提升何垛河、朝阳河、通榆河等城市滨水景观的基础上,近三年又新建了网界河风光带、红星河风光带、惠阳大桥桥头公园等一批沿河景观绿化(地)。推进西溪植物园建设,规划建成江苏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适生性乡土树种植物园。
坚持“一路一树、一街一品”,狠抓园林式道路建设,先后建成了西环路、惠阳路、北绕城等一批绿化景观大道。在东环路建设过程中,保留了道路中心的团结河,通过岸线生态自然护坡、地形堆砌结合水绿植物,点缀景石、景墙及小型铺装,形成互动游赏空间,打造自然、简洁、大方的城市绿廊。
全力开展小区绿化达标活动,新建小区严格标准植绿,老旧小区实行见缝插绿、立体植绿。推进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创造条件栽植绿化,达不到标准的实施易地植绿,目前市区共有171家单位达庭院绿化标准,59家单位实施了易地植绿。
在城郊泰东河、串场河、通榆河等沿线两岸,规划建设了10—100米宽的城市防护林;在城市东部建设了总面积24.4公顷的10个季节分明、适土适生景观生产绿地,在城市西部、北部、南部分别建设有27.8公顷、18.8公顷和44公顷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成片生产绿地。
针对我市创建前期暴露出的管理体制、绿地均衡和特色彰显等矛盾问题,下大力气组织突击整改。现在,绿化空间布局日趋均衡,城市文化特色逐步显现。
千方百计挖掘空间,见缝插绿,今年上半年先后对水务大厦、地税局等机关大院进行破墙、拆房建绿,先后建成了金海游园、新兴游园等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街头公园10多个。尽量利用沿街围墙、建筑物的柱、廊、架等实施立体绿化,努力提高老城区绿视率,今年市区新增立体垂直绿化近4万平方米。增加已有绿地的林下中层乔灌木种植及下层地被种植,丰富不同季节的绿化景观效果,拉长绿地服务时间和空间。
坚持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挖掘相结合,西溪景区宋城、唐塔、董永七仙女文化公园等,移步易景,一景一故事,充分彰显历史文脉和古镇特色。加大市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建立了《东台境内古树名木一览册》,明确专人跟踪养护,市区古树名木长势良好。注重在公园绿地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元素,如在新民园建设中,将何垛八景呈现于书卷景墙上,让老百姓在锻炼、游玩中回味历史;对戈公振、王昆等名人故居增加绿化造景,将名人故居的保护融入园林中。在绿地建设中突出植物造景,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化中注重引进乌桕、红榉、银杏、红枫等地带性彩叶树种,丰富城市季相特征。
切实把创建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的重点工程加以推进。我市生态环境迅速好转,市政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实施城市清水工程,市区内河水流畅通、岸坡绿树成荫。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开展化工类、重污染项目整治,区域内无“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去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为312天,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构建城市内环外网,45公里城市外环全线贯通,内中外城市三环基本建成。先后建成城西、城东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120多公里,实现市区污水接管“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2%。建成国家一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全封闭、自动化垃圾转运中心,实现垃圾清理常态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管网水检验合格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截止2013年底,已保障2.77万户,住房保障率100%,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163.77%。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和棚户区改造,建成区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安置小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市区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筑等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无障碍”。
我市狠抓创建的各项关键措施,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组织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造浓创建氛围,推进全民植绿,构建强有力的创建联动机制。
成立市长任总指挥的创园指挥部,下设宣传报道组、工程推进组等5个工作组,专项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推进。制定出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每年组织春、秋两季绿化会战,把创园任务分解到具体单位,强化协同推进,形成创园合力。
通过财政拨款、土地收益等多种渠道,多措并举,近3年来,共投入资金7.3亿元用于园林城市建设。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转让冠名权等多种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逐步推行市场化养护模式,新建小区绿化养护全部采用市场招标。
通过报纸、电台等各种媒体,开展专题宣传,保证创园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结合四城同创,组织编写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和《创园知识问答》,发放到各责任单位和广大市民。定期编印“绿化简报和督查通报”,表扬行动快、措施实、效果好的正面典型,以点带面,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大力推进义务植树,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建成海边4万8千亩的义务植树基地。落实所有市直单位结对到挂钩社区和企业,做好市区空闲地、边角地绿化栽植工作,切实做到市区绿化全覆盖。引导市区家庭、居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人人植树种草、个个爱花护草”的氛围初步形成,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市”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