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许河镇袁东村“救急难”互助会正与市、镇民政部门对接,为村里符合“低保边缘家庭”条件的农户申请救助事项。
就在不久前,袁东村15组71岁的刘文珠老人挑荠菜贴补家用,不慎摔倒亡故。刘奶奶的儿子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村“救急难”互助会代表全村群众在第一时间送上关爱,就在大家为进一步帮扶刘奶奶家庭感到为难时,《东台市社会托底救助实施办法》中的一条新规让大家眼前一亮,“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两倍、生活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也能享受生活补助。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同阳光雨露普惠万民。如何让救助政策“一沉到底”?市民政部门同志走访困难群众,向镇村同志讨教金点子。一位热心村民的快言快语引发了思考:“托底线、救急难,党的政策真是好;就是有些村民没文化弄不清,好事落不到头上啊。”原来这位老同志所在村组,有一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妻10年前抱养了一位男孩,近年老两口相继患了重病,孩子上学、生活都成了难题。按照新的救助政策,老人孩子可以享受到生活救助和助学救助,但整日守在家中的老两口什么也不知道,多亏这位老同志跑上跑下帮着办理相关手续。经过多方征询意见,在全市村居、社区中建立“救急难”互助会的方案瓜熟蒂落。民政部门在严格规范程序的同时,降低门槛,动员全市所有村居(社区)成立互助会并进行社团注册登记。到目前,全市368个村(居)、42个城市社区已建起325个“救急难”互助会。
“救急难”互助会上受政府职能部门委托,下接左邻右舍地气,通过植根于基层、热心公益的近4000名普通群众,构成密布东台城乡社区的一个个网点,“看到困难帮一把,有了急事伸援手”,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指导困难群众及时申请相关社会救助,对鳏寡孤独、失能家庭等特殊群体全程帮办救助手续,并及时送达镇(区)社会救助中心“一门受理”窗口,进而让所有应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救助,真正做到“救助对象一个不漏,救助形式一样不少,救助标准一杆到底”。三仓镇新桥居委会五组“救急难”互助会牵头人鲁晓玲登门探视受灾的孤老梅德钊,对照条件,积极为老人办理低保手续,但老人包括身份证在内的相关手续一件也提供不出来,鲁晓玲开着小车带着老人跑镇民政办、派出所办理手续,并先行垫付3000元把老人安置到镇敬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