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那时候的发展就好像蜗牛出门,随时都背负着重重的包袱。这不仅拖了新农村建设的后腿,长此以往,还会不堪重负,丧失斗志。”提到村级债务,一位村干部如是说。
沉重的负债,使得村级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种种负面影响逐步显现:该办的事情办不了,有的甚至村级组织运转都发生困难,有的村负债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形成恶性循环;农村发展缺乏活力,即使有心发展集体经济,也是有心无力……
据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底,我市统计核算的村级负债总额达1.45亿元,成为影响农村经济良性运行的一大障碍,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如此庞大的债务如何清除,如何让负债村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谋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课题。我市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 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2013年初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村级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 财务管理,确保到2015年底村级实质性债务基本化解。两年来,我市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持续推进,村级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化解村级债务1.22亿元,已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84%,实现无实质性债务村299个,无债务村比例近80%。
帮扶“输血”树立信心 实施“减负”坚定决心
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大棚农业、扩大桑园面积;跟踪服务栾树苗圃田间管理;向上申报农业项目。今年以来,市农委把帮扶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紧扣目标任务、突出重点环节、推进上下联动,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帮扶工作中,农委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服务,形成“帮、扶、带、引”的工作机制。“帮”就是从资金上帮,动员系统所属经济实体增收节支,筹集资金用于帮扶工作。“扶”就是从项目上扶,借助部门职能优势,积极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争取对帮扶村的项目支持。“带”就是带出一支政治上过得硬、发展上有本领、干群信得过的好的村级班子队伍,不断增强村级自我造血功能。“引”就是引导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建立村民议事会,推行阳光公务,理顺干群关系。两年来,市农委帮助新街镇周洋、葛墩两个村化解债务超过100万元。
为让困难村翻身甩掉“负债帽”,我市启动实施村级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农办、农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任务分解、指导服务、督查考核等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1个村,帮助挂钩村理清思路、选好项目,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镇区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村党组织、村委会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把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级“四有一则”建设的重中之重,分解落实任务,制订发展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加强督查考核,有效推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2013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市直部门与经济薄弱村“三位一体”结对帮扶。从市级机关选派60名党员干部负责人,挂任债务40万元以上的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化解村级债务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化解经济薄弱村债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或超过15万元。到2014年底,市直挂钩部门指导结对村化解债务4200万元,有4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审计局从富安镇元九村现有实际状况出发,努力增强村级自我发展能力。督促、指导村领导一班人追缴闲置资产出租拖欠的租金,加大清收往来的力度,共实现村集体收入17万元。同时认真调研,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经营的新路子,招引一无锡客商承包土地1500亩,用于种植薰衣草和玫瑰花;另有150亩承包用于长藕,适当增加村集体收入。
此外,为进一步控减村级组织负担。全市各镇区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减轻村级负担的“六个禁止”要求,按照量力而行、轻重缓急的原则,制订村级路桥建设三年计划,调减经济薄弱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新街镇针对不少村长期差欠镇财政公益事业配套资金的问题,分期核销这部分村级债务,已核销10多个村欠款数百万元。梁垛镇去年财政安排资金60万元,按照各村自行化债额的10%给予奖励。多项举措、多重利好,切实减轻了负债村的债务“包袱”,坚定了化债行动的决心。
改变观念授之以“渔” 因地制宜强化“造血”
走进溱东镇青一村,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多,全村大大小小企业加起来有50多家,原本村里的青蒲工业园区如今已是溱东不锈钢工业园区的核心区。去年,村里税收近4000万元。
但时间倒回到十年前,青一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唯一的一家老企业也是“苟延残喘”,村里负债30多万元。面对这样的窘境,青一村党支部千方百计寻找发展村集体经济之路,利用靠近229省道、临近泰东河的水路交通条件,吸引企业落户,发展工业经济,迈出了工业强村的步伐。
从青一村集体经济发展可见,“输血”可解一时之困,“造血”才是长久之计。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努力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我们计划2015年一季度所有村(居)无债务。”这是日前记者从东台镇经管所了解的最新有关村级化债的情况。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东台镇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与他们推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措施密不可分。
东台镇一共有23个村(居)和两个涉农社区,计333个村民小组。2013年底,债务总额719.74万元,有10个村(居)已经无债务。“去年,东台镇化解村级债务554.33万元,但因为各村居的经济基础不同,存在村与村之间的不平衡性,我们要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东台镇经管所所长杨巧凤告诉记者,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东台镇引导各村居从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源等为“突破口”。去年以来,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土地面积9183亩,通过成片整理土地,充分开发利用了田埂、田边地、废沟废塘等面积,为集体每年增加收入98.49万元。
“资产资源每个村都有,有厂房、土地、旧学校、敬老院等,要将这些闲置的资源用起来,变为活资产。”杨巧凤介绍,土地流转不仅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更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富民强村的重要途径。为此,该镇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优先扶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奖励整合涉农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资源开发项目、土地复垦项目、高效农业、技术应用等项目。官北等村(居)自愿参与流转的农户486户,流转面积1456.76亩,集体流转面积285.6亩,全部出租给种植大户生产经营。通过土地的集中整理,各村(居)均有面积上的增加。官北村有一个百亩林场,原先以176元/亩的价格租给个人,大规模流转后,租给经营大户,仅租金就净得6万多元,实现了农民增收入、集体增积累、经营上规模“三者共赢”的好势头。
有条件的村还通过村村联合等发展模式,在园区建高标准厂房或兴办服务实体。三灶、团北居委会和西楼村,拿出村集体积累利用靠近园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投资标准厂房再收益,实现了集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共新建21幢标准厂房,面积达3.25万平方米,每年的租金收入达到224.49万元。“这样的收益每年还以5%在递增。”杨巧凤如是说。兴灶村和北灶社区也“乘风借势”,联合在机械电子产业园内兴建一幢标准厂房。
从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新街镇综合先进村,丰桥村的化债历程简直是“快狠准”。该村把化债与发展融为有机整体,通过发展的办法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利用老小学闲置资产招引海安客商投资2000万元兴办东台市宏德丰牧业有限公司,一次性缴清了20年租金35万元。利用老化工厂厂房,招引博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当年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运营,成了丰桥村一只“下蛋的母鸡”。与此同时,丰桥提出以产业特色引领村民增收致富思路。目前全村6000亩田地,3000亩蔬菜普遍实行立体种植,1000亩苗木与药材贝母套种,2000亩湖桑优育桑蚕。全村约有600多人外出务工,村民人均收入高达2.5万元。
严格管理开源节流 健全制度“强体固血”
债务化解了,收入有来源了,如何避免再次背上债务,彻底甩掉包袱。做好防范和控制新债工作,做好开源节流文章,使农村基层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村级经济管理理念,是化债行动最终的落脚点。
我市坚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三资”清产核资、村级债务化解、村务公开等活动,有力促进村级财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加强资金收支、资产产权、资源发包管理。实行村级资金专户管理和“双印鉴”监控制度,确保集体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建立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管理台账,及时登记和反映集体资产数量、价值及变动情况。农村集体资源发包全部实行公开竞价,签订书面合同,由镇农经服务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审查鉴证。
溱东镇建立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狠抓村级集体资产清资核产,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指导各村制订切合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执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按月编制财务收支、一事一议筹集与使用计划,规范村组财务收支行为。同时,严格控减村级集体支出。由镇政府统一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避免重复的村级基础设施投资;统一规划建设工业园,各村工业项目一律入园;统一规划建设4个农民社区,农民建房一律入区,各村不再为工业项目和中心村配套费用。环境整治实行社会化运作、一体化管理。凡属镇级财税、基础设施等方面支出一律不增加村级负担。溱东镇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从根本上让村里‘减负’,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为管好村集体经济这本“账”,我市研究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和《东台市村务公开指导目录》,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活动。以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按每村5-7人或每组1人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订本村集体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经济活动事项。目前,全市共有村民理财小组成员3747人,全部接受了市、镇组织的培训,理财组长全部持证上岗。
“事关村里发展的大事,我们都会请村民代表来评一评、议一议。把‘账单’晒给村民看,让更多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对村务多了一层监督,也让群众多了一份信任。”今年,富安镇建团村围绕土地流转这一热点问题,针对少数农户存在的“流转舍不得、自己种又划不来”的矛盾心理,议事代表经过热烈讨论,引导说服群众,结果该村首次就顺利流转土地440亩。头灶镇徐灶村老村部房屋闲置多年,因争议较多,村干部一直没有处置,村10名议事代表联名提出这一议题,村“两委会”召集议事代表讨论后决定进行公开拍卖,最后拍卖价5.2万元,比标底价高出1.2万元,村里将招标过程和结果全部公示,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彻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
加快推进社区股份合作改革。积极探索和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保证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25个村、组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合作社社员2.4万人,量化保值资产5400万元。
通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发展方式和管理制度,我市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基本实现了经济强村有突破、一般村有发展、薄弱村有起色的目标。2014年村平集体经营性收入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左右,基本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15万元以上的村数达350个,占总村数的92%,为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