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四下午,天气放晴,记者到南沈灶镇万桥村4组给退休教师盛习成拜年,互相一番祝福后,他妻子依然和邻居继续着他们土地流转的话题。原来,包括这两家在内,这个组有20多家约200多亩的承包地,在5年前就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给了一家来这里投资现代农业的外资企业,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于是记者对部分将承包地流转出去的村民进行了采访。
外出打工,少了承包地的牵挂
记者首先随盛习成来到住在这个组南端的刘先锋家,被告知刘先锋到隔壁刘先荣家去玩了。原来,刘先荣的承包地同样也流转给了这家前来投资现代农业的外资公司,他本人也在上海从事家居装修工作,谈起土地流转,自然有了许多共同的语言。
有着木匠手艺的刘先锋,今年49岁,家有9亩9分承包地。早年,他一边在家和妻子忙着承包地,一边帮左邻右舍做些木匠活儿,到了儿女上学的时候,越来越感到仅靠在家种地和木匠活儿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的各项开销,于是在20年前去了上海做房屋装修,不过,他妻子还是在家忙着那9亩9分地。
5年前,南沈灶镇政府引入一家外资企业来万桥村从事现代农业的开发,需要租用包括刘先锋家在内的几百亩土地。村里征求刘先锋的意见,他当即表示同意。他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这些地,因为只有他妻子一人忙,只能种些麦子、油菜、玉米、黄豆之类的传统农作物,好年景还能挣上个七八千块钱,受灾的年份就要赔进去。而且,每年在夏秋农忙的时候,他都要回来两趟,每趟都要花去20天左右的时间。那时候,他在公司的月收入就达到6000多元,加上来回的路费,算起来比那七八千块钱种地收入还要多。现在,他把承包地租出去了,每年都有8000多块钱的租金,妻子也被上海一家家政公司聘用为钟点工,每年也有2万多元的收入。
在万桥村4组,像刘先锋、刘先荣这样将承包地流转出去,并到上海、无锡等南方城市另谋生计的农户有10多家,现在,他们当中大多数在南方城市都买了房,买了车,他们的共同感受是,没有了这承包地的牵挂,他们带着妻子在外面打拼就安心了,也安定了,家庭收入也比原来多了不少,他们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
得了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
今年已70岁的杜远才, 5年前虽然也将自家的9亩9分承包地流转了出去,但当时镇里和村里动员他的时候,可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当初,他算了笔账,即使种小麦、油菜、玉米等一般农作物,好年景每亩也能有千儿八百元的收益,再加之自己有辆小货车,农闲时偶尔也能跑跑车挣些钱,没有必要把承包地租出去。因此在当初没少让镇里和村里费口舌。
现在的杜远才可说是与这家外资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他家的承包地流转给这家公司后,他就来到这家公司打短工,那时,公司种的是大棚西瓜和黏玉米之类的农产品,这些,他多少都懂些,做起来顺心顺手,渐渐地公司对他比较信任,还时不时地让他开开车运运东西,每年的收入也有近2万元。去年起,公司又让他去了渔舍农场那边的公司分部,在那里协助公司进行农事方面的管理,每年的固定收入就有24000元。而且,现在的土地年租金为每亩1000元,这样,他每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是种地收入的好几倍。他说:“好就好在我当初没有固执到不肯把承包地流转出去,不然现在真要后悔死了。”
在万桥村4组将承包地流转给这家公司的农户中,李昌华也是其中的一家,现在,他也在公司打工,而且是来公司打工村民的带班人。他告诉记者,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又在公司打工的,这个组有10多个村民,其中以50多岁到60多岁的妇女居多。这些农家妇女,原来在家种植属于她们自己的三四亩地,每年的收入并不高,现在,她们在公司打工,出勤多的,年收入有一万七八千元,出勤少的,也有一万元上下。她们说,现在,既得了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比原来种自家的承包地划算多了。
地租出了,我们老人也享福了
“都说要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土地不流转出去,老年人就没福可享。”今年76岁的退休教师盛习成说,像他们这个组,现在50岁以下的劳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家中的承包地都甩给了老人。像他家,包括两个儿子在内,总计有10来亩承包地,但两个儿子一个常年在上海做装修工,一个在上海开超市,没退休那会儿,地里的活儿基本上就靠老伴儿王秀林一个人忙早忙晚地去做,退休了,尽管自己不怎么会做农活,但总能帮老伴儿当个下手。
“为了这10来亩地,我一个人在地里干活儿的时候,不知偷偷哭了多少次。”王秀林有腿关节炎,又有腰椎病,就连下地除草都不能站久了,可是,地里的草又不能不除,只好跪在地里用手拔。好不容易5年前把地流转出去了,土地租金儿子归儿子的,他们归他们的,现在,家里养了几只鸡和几头羊,收入也不少,十分清闲自在。
万桥村4组通过土地流转,将10几家的老人从承包地的忙碌中解脱了出来。84岁的老人刘文宽说,因为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家的10来亩承包地没有流转出去的时候,自然就靠他们老两口种。他说,人过了70岁,好像就没什么力气了,可种地少不了挑担的体力活儿,虽然不想下地,但又不能眼睁睁地让地荒了,只能一天一天地撑着。他说,农忙的时候,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归家,早上煮一顿,盖在锅里吃到晚,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忙,也忙不过年纪比他们轻的人家,所以一年忙到头还赚不到现在的田亩租金。“现在,地租出了,我们这些老人也解脱了。”刘文宽老人经常这样对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