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开展“学雷锋、讲美德、树新风”城乡万人志愿服务大行动之际,许河镇宣传办组织各村各单位开展评选“许河好人”活动,一批具有新时代感染力的人和故事呈现出来,“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吴义生,20多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
采访吴义生是在一个雨后的下午,我们到他家时,看见他一身的灰土,一个人在家中自己砌副房,既要挑砖和灰又要挂线砌墙,忙得不亦乐乎,说明来意后,他连忙摇手道:“不值得评选,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憨厚朴实的老吴,今年51岁,是一名党员,家住许河镇高墩村13组。
吴义生与妻子王善英在1985年经人介绍相识并在当年结婚,第二年生了儿子吴长春,婚后日子过得很幸福,正当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时,妻子王善英不幸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从此一病不起,生活无法自理,那年她刚刚30岁,为了让妻子能站起来,吴义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又向亲友借钱为王善英治病,他求遍了南京、上海大医院的医生为妻子看病,医生的无奈让他心灰意冷,面对病瘫的妻子,面对7岁的儿子,面对这个心酸的家庭,吴义生欲哭无泪。但吴义生没有丢下病妻幼子,他用一颗真心、诚心和爱心照顾着病妻,支撑着这个家庭,妻子长年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是他一个人照料,为了让王善英能生活得好一点,他总是将家中最好最有营养的东西留给妻子吃,自己只要吃饱就行。由于妻子3个小时就要护理一次,20多年来,吴义生没有出远门一步,几次将妻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照顾病妻期间,他放弃了村民调主任、民兵营长等职务,放弃了一切娱乐活动,精心护理妻子,妻子奇迹般地活到现在,他有信心将妻子照顾到老。他又用自己的毅力、坚韧和信心教育儿子,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吴长春于2003年考取江苏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在中电集团58所工作。
吴义生20多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妻子,用一生坚守着这份真情,用时间诠释了人间的真爱,其动人事迹感动了当地一方百姓。
崔荣信,为了后代不再走这条难走的路
2011年,对于许河镇芦河村一组的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建的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延伸到他们家门口了,一直纠结了20多年路难走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许河镇芦河村一组,以前交通闭塞,仅有一条小桥供老百姓通行,20多年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到下雨天,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历任村组干部都不愿往那里跑,每年两费征收都是落在全镇的最后,村组干部也想为一组村民做点实事,把这条路修好,可是村里实在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做水泥路,只能用沙子铺在路面上,路刚修好,雨天拖拉机一走,路面又面目全非了。
2011年,芦河村村委会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想为一组村民建造水泥路,但仍然有8万元资金的缺口,这个钱从那儿出呢?村组干部为之绞尽脑汁。崔荣信听到消息后,找到村组干部,立下军令状,一定将资金筹集到位。也许是他一时冲动,也许是几十年来的苦恼让他不愿失去这次修路的机会……总之,这位朴实的村民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来筹集这8万元。“刚开始好多人不信任我,几十户人家,贫富不均,想出钱的很少,但我不愿放弃这次机会,为了这些村民,也为了下一代不再走这条难走的路。”他说服老婆捐出自己的积蓄2万多元,然后挨家挨户一次两次地动员捐款。好心人劝他,老崔,你就不要难为自己了,你又不是村组干部,还受人脸色,这是他们村干部做的事。但他就是不回头,凭着自己的诚心,老崔终于打动了本组的村民,对于那些困难的家庭想捐多少就捐多少,就这样你一千我五百……渐渐地捐款的人越来越多,8万元资金在十几天筹集到位。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帮助下,一条长740米、宽3.5米的农村四级水泥公路延伸到一组所有村民家门前,解决了当地村民几十年走路难的问题。在水泥路建设期间,从路道放样、路基浇筑、工程质量监督,直至最后工程完工,前后一个多月,他全程跟踪,没有向村里索要一分钱工资。
崔广钊,乐善好施,见义勇为
“我这条老命不值钱啊,可他们年轻啊,还有一个三岁的娃啊……”每当提起救人的事,崔广钊老人总是自责自己没能把人救上来。
2011年11月29日下午2点多,在许河镇医院大桥上,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轿车,由于自动失灵,轿车突然翻入河中,崔广钊老人正准备到浴室洗澡,见此情景,不顾自己79岁高龄,毅然第一个跳入河中救人,在水中,先后潜入水底几次,可是掉进水里的轿车是四个轮子朝上,车门紧闭,无法打开,没能救出落水者。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得到人们的称赞。
崔广钊一生多次救人,见义勇为的事迹《东台日报》曾多次报道。(张祖勇 王志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