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南京鼓楼医院住院部14楼血液科D区细胞采集室。
从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14时28分,33岁的郑小祥两臂上插着采集管,捐献了177毫升淋巴细胞混悬液。
完成捐献,郑小祥从床上坐起,兴奋地说:“躺了4个小时,延续了一位花季少女的生命,值!”
一旁的妻子关切地问:“怎么样?”
郑小祥说:“就是有点酸麻,没什么。”
在他的床头,摆放着省和我市红十字会送来的鲜花。
郑小祥是市疾控中心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我市最早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之一。
4年前,郑小祥为挽救一位年仅18岁的白血病少女,成为我市首位干细胞捐献者。前不久,女孩又有复发迹象。春节前,市红十字会向郑小祥征询意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捐!救人就要救到底。”1月份,他顺利通过了捐献前体检;3月8日,签订了外周淋巴细胞采集同意书;11日,提前一天动身。放心不下的妻子带着8岁的儿子与他一起来到省城。
省红十字会的同志介绍,郑小祥是全省第三位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和第二位淋巴细胞捐献者。
捐献现场气氛活跃,脸上红扑扑的郑小祥与为他采集细胞的医生、守候在床边的亲人、省和我市红十会的同志有说有笑。医生夸他年轻帅气,郑小祥打趣说:“好人越活越年轻。”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突然,他扭着头叫了起来:“痒。”妻子张丽连忙问:“哪里?”“颧骨,左边。”张丽伸开手掌,轻轻揉擦着丈夫的左脸。郑小祥夸张地说:“舒服。”又是引来哄堂大笑。
就在大家谈笑之际,血细胞分离机前的医生徐喜慧却显得格外忙碌。
由于传递到仪器采集系统的压力不够,循环血量上升偏慢。徐医生只好从郑小祥手臂上拔出针头,调整后重新插入。按要求,采集淋巴细胞循环血量要达到8000毫升才行,这一拔,此前累集的1400多循环血量清零,采集时间因此增加了1个小时。
淘气的儿子凝神看着插在爸爸两臂上的针头和管子,细声问道,痛吗?郑小祥说:“省城医生技术就是好,一点都不痛。”他告诉儿子,红十字会倡导“人道、博爱、奉献”,也应该是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当做的。“反正,做好人,行好事,就会从中获得快乐与幸福。”
下午2时许,受捐方从上海赶来提取细胞。给郑小祥送来一面锦旗和受助女孩的感谢信。
锦旗上书:“恩重如山胜过亲人。”女孩在信中写道:“您的壮举,不只是伟大;您的形象,不只是高大;您的爱心,不只是无私;感谢您再一次的救命之恩。”
郑小祥说:“我没你想象的伟大,祝你一生平安,爱心常在!”
郑小祥告诉记者,有几个时点,他一生记忆深刻:
2010年10月19日,被表彰为全市首位红十字爱心大使;
2010年10月25日,捐献干细胞,2012年12月28日,被表彰为全市道德模范;
2013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笑着说,2015年3月12日又成为了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希望今生能够拥有更多这样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