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江
尽管时间已经临近中午,红安村河岸边一排新栽植的桃树林里却依然站着五六个戴着草帽,奋力挖坑的本地村民。“加把劲儿喽!争取中饭前把树都栽完!”一位年纪颇大的老爷子喊起了号子,借着抽烟的空档,他半倚着手边的铁锹,顺手摘下草帽慢悠悠地扇起风来。
建设最美乡村,红安村正在进行时。从推进环境整治入手,红安村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全村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仅上半年,该村三业总产值达一个亿,同比增长10%。在红安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内,记者看到“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盐城市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一张张奖状重叠着堆在一起。“建设最美乡村,我们红安有信心!”村党总支书记杨德安有力地说道。
结构调整拓宽经济发展路
在红安村村部对面,蒋剑正在他的葡萄园内“视察”。“建设最美乡村,经济发展很重要。作为红安人,我要做的就是把葡萄种好、卖好!为村内经济总量提升做一点贡献!”蒋剑告诉记者,2010年他和妻子通过流转土地租了40多亩地开始种植葡萄,五年来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种植巨峰、夏黑等8个品种,经过不断摸索,现在亩产收益超万元。来此的客人很多都是熟客、回头客,他们到这边不用选也不问价格就知道买哪个品种。在以零售、批发为主的同时,蒋剑也积极与周边的企业、单位进行对接销售。“在家种葡萄比外出打工更赚钱!”蒋剑打趣道。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大规模土地流转吸引大户投资是红安村拓宽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10个村民小组,现在已有7个组约2000亩土地被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结构调整带来了蓬勃发展之美。苗木基地、有机生态大米基地、百亩葡萄园、百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等设施农业相继落户生根,不仅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也为本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打工机会。
今年,仅百春农业生态园、宇丰家庭农场和红安葡萄园就为本村村民提供了约150个就业岗位。村民收入渠道大大拓宽,每年不仅可以拿到固定的土地租金,而且还可以就近“赚外快”。以前除了种粮就是搞桑园,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大家点子多了、选择多了,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大家工作干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环境整治打造生态美家园
占地300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的中心卫生院应该是红安村民最近讨论最多的事情。看到记者背着相机,立即有热心的村民前来招呼:是来拍卫生院的吗?那边最新、最大、最漂亮的一幢房子就是。
扑面而来的是作为红安人的自豪。不奇怪,在建设最美乡村过程中,富有现代气息的为民服务中心在这里拔地而起,还有宽敞明亮的村民活动中心、设施齐全的体育广场,以及修葺一新的村部、蚕茧站等。在整洁的村头,记者还看到一位老农拎着垃圾袋缓缓走向路口处的垃圾桶,小心翼翼地将垃圾放进桶内并盖上盖子。说是村,这里的村民却有着不亚于城里人的“干净劲儿”。
“今年,我们不仅对生态园进行了绿化改造提升,还对红安河4条3.5公里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河坡栽植垂柳和各类果树,新铺设12条居民线9公里,建桥梁8座,实行村组户户通水泥路目标,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户庭院干净,各类水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主任陈凡说,打造美丽农村环境不仅有利于村民居住,更能有效优化村风民风,提升大家的文明素质。如今,走进红安村,一排排农家别墅焕然一新,环绕农舍的红安河水波光粼粼,两岸垂柳青翠欲滴,宽敞整洁的村路盘亘伸向远方,连接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村民活动中心,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之景。
人文建设共创和谐新风尚
钱包鼓了,环境美了,红安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却一点儿没落下。最近,村部附近新建了一堵文化墙,中午饭过后,周遭的村民喜欢去那儿走两圈,一边消消食,一边讨论着如何填充这座还处于空白的墙壁。离村部远一点的地方,红安烈士陵园正在火热建设之中,对村民们来说,这也是一处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极好场所。夕阳西下,漫步在红安河新驳的岸边,传来一位栽树村民的歌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作为1941年安丰地区第一个诞生的乡村党支部,红安村十分注重优秀乡村文脉传承。时常利用村里老红军的奋斗历程,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乡贤文化和时代精神。村活动广场上,内容丰富的广告牌和宣传栏也成了村民们每日必读的“书籍”。“红安村的村民有一股子凝聚力!”这是杨德安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切身体会。“村里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与村内的孤寡老人、残复军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结成帮扶对子。每逢节日,大家都会自发给帮扶对象送去关爱。”
积极参与推荐和评树镇、市好人,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是红安村人文之美的又一体现。在这里,村民常义凤用孝心感动中国,入选中国好人候选人榜;殷庆旺勇救落水儿童,入选安丰镇好人;吴瑞华同样跳水救人,当选东台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一个个评选项目让我们看到这座红色乡村中的凡人善举,也深深体会到这里淳厚朴实的风土人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