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骨架,环境是城市的容貌,那么管理就是城市的灵魂。
三年多来,我市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劲头和决心,深入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6+1”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城市长效管理“四长”工作制全面落实,成功创成3条省级城市管理示范路和1个示范社区,数字化城管系统通过省级验收。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以坚韧、果敢和澎湃的激情,谱就“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的长篇乐章,奏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民生主题。
创建为民市民同参与
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的目的是为民,创建的力量在市民。群众参与的广度、支持的力度,决定创建进展的程度和深度。
市委、市政府坚持从为民办实事的高度重视创优工作,高标准统筹推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将城市环境整治的意义深深刻在每一位市民心中,引导广大市民共同发力、热情支持,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这项“民生工程”放大为“民主工程”“民心工程”。
每周六早晨7点左右,东台的大街小巷都会活跃着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自带扫帚、簸箕等劳动工具,仔仔细细打扫着相关的小区、巷道,力所能及为城市环境的清洁、美化“添砖加瓦”。针对我市城区面积大、老小区多,后街后巷、城郊接合部成为创建工作“老大难”的实际情况,我市积极号召机关干部志愿者、社区党员志愿者定期参与到基层保洁队伍中。在台城,创建成为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10多万人次踊跃参与城市环境整治,为创建省优秀管理城市奠定坚实的根基。
踏足鼓楼路步行街(省级示范街),探寻典雅现代建筑、一流商业设施背后市井文化的魅力;走进望海社区(省级示范社区),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中,品味邻里和谐;畅游市区商业大道——海陵中路街区,体验现代街市的繁华热闹。创建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市民的行为习惯,让我们这座城市更增添了浓郁的文明气息。
守土尽责部门齐攻坚
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争创省级优秀管理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广泛参与。我市将建成区内21个社区、1个村划分为87个网格,与全市87个部门单位结对共建。各包保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落实专人脱产牵头负责环境整治,会同社区共同协调解决包干区域环境整治的各项问题。相关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多管齐下、同频共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拧成一股绳、凝成一股劲、形成一条心,对照创建标准,猛攻薄弱环节,整治重点难点,合力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功能快速提升。
三年来,新增市区道路近200公里,外环内网格局基本形成。改造背街后巷近420多条,市区及近郊区主次干道、背街后巷等路面全部实现平整硬化和亮化。新增公共小型客车车位1000多个,新建货车专用停车场49116平方米,确保停放规范、分流有序。为彻底改变市区水环境,我市按照“清淤疏浚、畅通水流、强化保洁、沿河植绿”的标准,投资1亿多元对市区河道进行清淤疏浚,18条城市内河提水换水常态化,同步实施驳岸、绿化、亮化,加强河道整治、河面保洁、沿线环境清理,力求全面实现水安全、水清洁、水亲近目标,形成多条沿河亲水景观带。
全面改造农贸市场。按照标准,兑现落实市财政奖补50%建设改造资金,市区8个标准化农贸市场、3个大棚便民市场和4个疏导点的市场环境、秩序和面貌全面提升。推动环卫等公共事业提档升级。近3年来,对市区3303个垃圾收集点逐步实行了定时定点密闭容器化收集,从根本上杜绝了城市污染源。投资400万元,改造和建设7座全封闭水平压缩式的垃圾收集站,日转运能力350吨。投资2800多万元新建的万陆管理中心全密闭、自动化垃圾压缩转运站、粪便处理厂、停车保养场“三合一”工程,日压缩转运垃圾300吨,配套购置7辆16吨重型垃圾转运车及10多辆压缩式垃圾收集车,现有各类环卫专用车辆50多台套。投资4500万元新建苏北第一个日处理400吨的国家I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新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013年投入运行,接纳处理全市14个镇(区)的生活垃圾。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东亭南路、长青路二类公厕9座;改造提升通槽式为独立便器公厕49座;出新改造三类公厕76座,制作安装公厕标识标志和导示牌530块(套)。
把城市亮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后巷全部安装路灯,照明设施完好,亮灯率99%以上。主要道路、沿街建筑亮化工程实现自动控制。改造封闭16个老旧小区,全部安装技防设施,规范物业管理,维修小区道路、亮化等公共设施,老旧小区环境明显改善。
一条条道路的延伸、一座座小区的改造、一处处农贸市场出新,“931”工程扎实推进,直抵民心。城郊的居民说,废塘填平了,垃圾清走了,自家门前变成了小花园。跑出租的司机说,原来很难驶进去的背街小巷,现在也能一直开到头了。摆摊的商贩说,有了疏导点,我们就有了温暖的家,不怕刮风下雨,也不用搬来搬去了。下晚班的女工说,弄堂装上了路灯,晚上回家更安全、更暖心了。
在这座“升级版”的城市里,市民生活质量也在步步“升级”。
长效机制广大市民更满意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硬环境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并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争创省优秀管理城市并重,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并进,通过健全长效机制,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争创省级优秀管理城市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形象向着“洁、绿、亮、美、静、畅”的目标迈进。
为了巩固创建成果,我市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了由3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东台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东台市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意见》,统筹领导和协调推进城市综合长效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统一联动、上下贯通、分工协作、反应迅速的城市长效管理格局。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城管委统筹协调的功能和作用,清晰界定部门边界和事权划分,构建明晰的责任落实机制,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职能交叉、管理交错等问题。
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向基层社区和薄弱地段延伸,出台《东台市城市长效管理“四长”考核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四长”网格作用,严格落实“四长”常年包保工作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协调及时解决。按照单元网格切片分包,做到定人、定位、定责,逐步构建立体式、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的网格化长效管理体系。163人兼任“四长”,各项管理措施“责任到了人,管理都入神”。
以数字城管平台为核心建立问题快速发现处置机制,建立了“日巡查、月通报、年奖惩”的监督考核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每月将数字化城管中心交办各部门单位问题处置情况,以通报形式报市主要领导,发城管委各成员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确保准确受理、立案、派遣率达到98%以上,力争100%,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
法桐的挺拔浪漫,国槐的伟岸端庄,银杏的高雅矜持,栾树的绰约多姿,市区道路七横九纵,条条有不一样的景致;向阳河的依依柳色,何垛河的波光桨影,通榆河的回廊水榭,朝阳河的简约生态,河水穿街绕城,每段都有不一般的风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
如今,雅居这座城市,感受她的脉动,人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对城市的爱意日益浓稠。(顾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