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东升 戴海波 通讯员 邱亚萍 夏素红
博超新材料公司原是头灶镇一家专业生产溴化环氧树脂系列阻燃剂产品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成功转型,开发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外墙防火保温新材料。目前,该公司两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日生产能力达1万平方米,产品成功打进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一个国内保温板行业“小巨人”正在加速成长。
近年来,头灶镇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加大创新创牌投入,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直奔中高端。目前,该镇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建省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3个、盐城市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5个,创成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1只。
从上世纪80年代资不抵债的乡镇企业到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强公司不仅在国内数据通信电缆和铁路信号电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电力电缆领域也是首屈一指。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东强公司每年都有6个以上新品顺利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目前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信号电缆制造为核心的国家授权专利146件,成果转化率达100%。2013年,该公司瞄准市场前沿,不断拓展新品,投资1.5亿元开发铝合金特种电缆,该产品较传统铜缆不仅传输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还可节省成本35%,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对东强来说,科技创新就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只有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才能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更为广阔的高端市场。”董事长王子纯说,“十三五”期间,公司将着力实施人才支撑、创新驱动、外向开拓、资本运营四大战略,全力推进公司专业化、工厂智能化、制造精细化、管理信息化、产品市场化和市场国际化,推动企业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
五面体加工中心、五轴万能铣床、卧式加工中心……走进江佳机械南厂区,一台台智能化设备让人眼前一亮,工人们只需在操作面板上输入程序,各项工序便一气呵成。公司相关负责人梅俊平介绍,这些进口设备每台价值都在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还能提高工效5倍以上,生产出的智能化木工机械精度高、效率高,深受市场青睐。
没有高端智能化的设备,就生产不出智能化产品。多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从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引进10多台先进加工设备,同时秉承“研发一批、生产一批”的循环发展模式,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开发2到3个新产品。去年,江佳公司研发的1560A型全自动梳齿指接生产线成功入围2015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名单,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上取得了新突破。梅俊平表示,今年公司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配套技改项目,购置焊接机器人,启动三维仿真设计系统,进一步提升生产效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常态下,加大研发投入,抢占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突围之举。”头灶镇党委书记王华平说,和东强、江佳两家行业领军企业一样,头灶镇不少企业也纷纷以研发创新为突破口,加速向产业高端挺进,驶上了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强圣公司依靠创新发展抢占市场先机,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加工“小作坊”蜕变成国内电动车配件生产知名企业。2011年,强圣公司新上5000吨铸造扩能项目,研发生产电动车配件、汽车配件等1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与春兰、爱玛、新日、雅迪、五羊等知名企业建立伙伴关系,主打产品电动车联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董事长王增明说,强圣成功牵手上海龙工集团,离不开头灶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镇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奔赴上海,与龙工集团高层沟通、洽谈,最终促成了强圣与龙工在精密锻造件产品方面的合作。目前,强圣公司引进的锻压设备已安装调试,产品小样已出,并获得龙工集团的认可。
峰峰鸿运公司前身是一家小型除尘设备加工企业,2010年公司搬迁至头灶高新技术园区,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两手抓”,与上海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先后研发生产布袋除尘、水膜除尘、静电除尘、湿电除尘等设备,将烟尘排放量由每立方米30毫克降至5毫克。“市场发展瞬息万变,必须跟上步伐,才能谋求发展先机。”董事长曹美说,多年来,峰峰鸿运紧盯国家最新环保要求,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开辟国内外广阔市场,目前公司在国内大型除尘脱硫市场占有25%以上份额,整套电除尘设备、布袋除尘设备、电袋复合除尘设备、脱硫设备已出口到印度、韩国、日本、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310万元,入库税金同比增长85.4%。她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致力将公司打造成环保烟气处理设备的“绿色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