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朴素的群众语言,道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村级班子特别是全村的领头雁——村党组织书记的期盼与厚望。
的确,村干部能力与水平如何?工作开展怎样?事关农村发展大局。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和农民群众的“当家人”,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对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久前,在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培训班上,来自全市各镇的14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登上讲坛,与大家分享他们履职尽责的工作经历。他们以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不同侧面给出答案:建设“强富美高”新农村,我们需要怎样的村干部?村干部应当怎样开展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善谋发展 要有强村富民的硬着子
村子强了,百姓富了,村党组织才能有威信,才有凝聚力。全市363个行政村,人口、面积、基础条件、产业特色、经济发展都有很大差异,历史条件不一,资源禀赋各异,但强村富民,加快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村两委会要重新审视本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弄清楚自身长短,既要有高人一筹的眼光,又要有快人一拍的闯劲;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绵绵用力的功夫,集中力量主攻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当好富民强村的开路先锋。
在里下河水乡溱东,不锈钢产业根植村野。草舍村以党建为保障,做优园区载体,组建行业协会,加大服务力度,在不锈钢行情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引导全村企业保持平稳运行。草舍全民创业园管理党支部,牵头负责园区企业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强化园区日常管理;村组干部、后备干部每人挂钩10家重点加工企业,定期上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矛盾和问题。在草舍全民创业园24幢高标准厂房建成之际,村干部带头购买,打消投资者的顾虑,逐户登门与有意向购买的小老板当面沟通,目前标准厂房已销售面积达92%,一家家企业入驻园区。村干部通过群众基础好、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牵头成立草舍村不锈钢行业协会,制订协会章程,实现信息互通有无,利益共享共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不锈钢紧固件加工产业链。目前,全村共有私营企业37家,个体工商户152户,全民创业园年开票销售超亿元。
安丰镇红安村做活土地文章,建设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美丽乡村。该村一直沿袭稻麦两熟单一种植模式,唯一增收的渠道只有1000亩桑园。最近几年,村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先后建成500亩百春农业生态园,300亩有机大米种植基地,400亩良种种植、300亩苗圃和100亩葡萄园。在葡萄园建设过程中,村里专门建立筹建小组,从土地流转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中期的品种选择,到最后的产品销售,全程跟踪服务。现在葡萄园种植巨峰、夏黑等8个品种,经过不断摸索,实现亩产收益超万元。为化解有机大米种植管理繁、人工需求量大的矛盾,村委会成立了用工小组,随时抽调工人管理。通过各方面努力,300亩有机大米种植区,售价20元/公斤,亩产效益5000元左右。在农业生态园建设中,村两委会成员分成两队,一队抓土地流转,一队抓项目推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成集花卉、苗木、垂钓、休闲等于一体的百春农业生态园。
在新街镇方东村,苗木已经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现在,方东村又进一步走出了一条依托“互联网+”叫响苗木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新路子。一方面,积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新街苗木”商标,向农业部申报“新街女贞”地理标志,不断提高方东苗木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率先设立电商培训服务站,重要节点安装免费wifi,免费培训180多人,发展苗木电商100多户,实现“线上洽谈,线下交易”,村民每年网上苗木销售超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万元。同时,建设生态林区,挖掘方东的垦殖文化和启海文化,相继开发亲水平台、民宿、特色作坊、林家小院、果品采摘和农林体验活动,推进“林家乐”休闲旅游,引导村民把苗圃改造成游园,把空闲房间装饰成民宿,既卖苗木又卖风景。
凝聚民心 要有排难求进的真本领
村书记难当,当好更难。说难当,是因为村里的事情多而杂,费心费力;说当好更难,是因为村书记要管的事情很多,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众所周知,眼下农村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社会治理等领域面临着不少难题。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必须调整传统的惯性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善于团结大多数,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苗头、抓根源、抓关键,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保障事业发展。
2011年,东台镇原梁中、官北两村组建成新官北村时,村里面临着125.4万元化债重担。村两委会紧紧依靠群众,立足村情,积极探寻解决矛盾的良方,盘活闲产、管好资产、压降支出多管齐下,两年时间就化掉了三年债务。在全镇率先探索土地流转,村两委会从调查民意开始,全村1074户人家,希望流转土地的占总户数的86%,重点区域达97%。2013年春首度将520亩连片土地统一流转给大户规模种植。村里对涉及农户逐户分析,一户一策,最多的一户去了11趟。村党总支书记潘国平每天坚守在村,随时掌握进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村两委会把土地流转与发展高效农业联系在一起,创新思维发展农业特色园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的官北生态农庄被列为全市十大农业精品工程。东区的佳丰特色农业园融高效立体种植与休闲观光于一体,实现从田头到市场的无缝对接;西区的千亩优质生态稻米生产基地,与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生态种植模式,应用“互联网+”,从生产到营销全程推进智慧农业。
在南沈灶镇包灶居委会,三仓河提升整治工程竣工以后,留下了两处面积达140亩的堆土仓。由于堆土仓都是三仓河里的死沙土,加之高近2米,旋耕难耙,不能长庄稼。村两委会通过多方打听,几经周折,通过竞标招标找到了搞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老板,签订了14年承包合同,前期租金四年一次性缴清,彻底解决了涉及堆土仓承包户的后顾之忧。如今废弃的堆土仓上对虾蹦跳,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为从根本上利用秸秆化废为宝,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刘世柏找到兴化临近镇,请来老板搞秸秆收购加工,村里在一周内帮助跑好相关手续,整理好场地接通好水电,建立了益众秸秆专业合作社。现在,全居每年的秸秆加工都在万吨左右,废弃的秸秆成了奶牛的好饲料,今年夏玉米扬花期间遭遇严重减产,出售秸秆群众的亩平收入仍净增加500元,从出售秸秆中得到了实惠。
随着滩涂开发的深入推进,海洋捕捞和滩涂养殖的规模优势正在逐渐缩小,失海、失地海滨渔民增多,引发多重矛盾。弶港镇海滨村适时把发展重心放到高涂海淡水养殖上,以合作化的形式,集体、村民共同投资开发无人问津的近万亩荒地,挖掘新的增长点。村两委会一班人分头登门做群众工作,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出资入股,成立了东台市众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家成股东、人人是社员。经过三年苦心经营,合作社除收回全部投资外,原始股从每股1500元增至4600元,去年合作社红利分配达300万元,不管大人小孩人均增收近7000元。现在,他们又正在依托海洋资源,打造沿海旅游度假特色村和江苏省特色旅游景观示范村。
兴办实事 要有真心为民的热心肠
农村经济发展了,群众觉悟高了、需求多了,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全村群众的当家人,主心骨,村干部要善于与群众交朋友、结亲缘,要用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心里装着群众,才会主动深入群众;真心为民办事,才能把事情办好。要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把群众当作亲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把群众意愿作为工作的“风向标”。
五烈镇甘港村党委书记刘怀仁动情地说,20多年前,他从企业负责人任上回到老家甘港,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甘港的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他与村干部们一起,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一样用心。当年一条串场河阻隔了甘港人的致富通道,刘怀仁带着全村人一起,没日没夜在工地上干了三个月;早些年甘港村建设“百果园、百草园、百坊园、村史馆“三园一馆”,村两委会一班人一人负责一项工作,吃喝不离现场。如今甘港村又在举力打造甘港湖、桃花园旅游景区,刘怀仁依然是每天清晨查看工作,一有时间就要到现场督促、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多少年来,每年大年三十,刘怀仁都是一大早出去,晚上在一片爆竹声中回家,对全村的特困户、低保户、老党员、退下来的老同志逐一走访,有困难的及时帮助,20多年从未间断。如今,甘港村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走进甘港,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岸清柳绿,一幅具有里下河特色的水乡美景展现在眼前。
梁垛镇沈倪村党总支书记吴春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交通不畅的问题抓起,3年前上任的第一天起,就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打响了修建道路的攻坚战,带头捐款放样子,在全村群众中掀起了捐款修桥铺路的热潮。去年12月,她在赶往镇里为村秸秆收贮中心办理手续的路上,突遭车祸,近一个月处于半昏迷状态。刚恢复意识,便在病床上安排抓紧做好道路修建的准备工作,一下床活动,就坚持到村里上班。前年352省道修到沈倪村,春节期间吴春虹自己拿出1万元,宴请60多位在外事业有成的老板和有创业能力意愿的人员,动员他们回乡投资创业。村里的17户贫困户,让吴春虹格外牵挂,今年春节她带着一特困户女孩和自己的女儿一同到安丰街上买新衣服,一口气为那女孩买了花棉袄、羊毛衫、羊毛裤和鞋子、袜子,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却没有为自己女儿买一件。
10多年前,头灶镇新合村由原东夏、西夏、陈港3个小村小组合并而成。面临着“地盘大、债务重、矛盾多、人心散”等一系列困难,村党总支从抓住“一班人”、抓好“一层人”、抓准“一批人”入手,通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断提振全村上下发展经济的精气神。合并之初,全村没有一座像样的桥,没有一条水泥路。村两委会一班人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按照“先急后缓”的办法,在全村修建了4座桥梁、20多处涵洞以及3000多平方米村组水泥路道,让村民们切身体验到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以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心和决心。去年,村两委会一班人又抓住川东港拓宽疏浚和基本农田复垦两大工程的实施契机,在全村再次掀起了建设路桥等基础设施的热潮,村民们多年未解的出行难题终于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永葆先进 要有身先士卒的急先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官”虽小,一旦发生蜕变,就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村级党组织责任重大。村党组织书记要以身作则,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做人光明正大,处事公平公正,遇难敢于担当。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依法依规公开村级事项决策、集体财务收支、惠农政策落实和村级事务管理等重要事项,不搞“家长制”和“一言堂”。要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唐洋镇鼓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宝军以村民的玩笑话“不解决,你总有找我的时候”时刻警醒自己。2012年在新鼓路施工期间,三组一村民的田块因涵洞堵塞受淹,气冲冲地向他讨个说法,徐宝军二话没说,冒着大雨到现场亲自动手,挖沟分流。看着浑身湿漉漉的村书记,村民的气消了。针对村民既担心把钱捐出来村里不做事,又怕被村组干部挪作他用做不了事的心理,徐宝军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村里召开大小会议、外出筹集项目资金的车辆费用等,他都自掏腰包。2012年底,他个人为集体垫资17万元,时间达7个月,未算一分钱利息。在他的影响下,村组干部都能以身作则,严格控减支出项目,强化用工管理,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不予批支。从2012年开始,每年“两筹一费”征收期间,都安排村会计和两名组长驻村轮流开票收款,村里未开过一个杂工,没有一笔支出。6年来,村财务从未报支过一包香烟、一餐招待费。
时堰镇红庄村党总支书记纪桂生的父亲就在本村担任过党组织书记。他心里有一个想法,自己是红庄人,一定不能在父老乡亲面前丢脸。推进产业发展,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0年,时堰承担国家万亩优质稻米项目区建设任务,红庄是核心区。但承担植保服务的绿时植保合作社也是刚刚起步,第一次喷施农药效果不很明显,农民有意见,不信任。其时,小秧苗已经移载,农时耽误不得。他一咬牙,接下了合作社牵头人的重担,向农民作出承诺:核心区水稻地低于其他田地,少多少我赔多少。在市镇两级农业专家的指点下,项目区全程实现“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割”五统一管理,秋收时,100亩试验田取得了亩产1430斤水稻的好收成,比面上单产高出100多斤,而药肥及农本开支每亩节省超过100元。第二年,村民踊跃支持,全村2200亩水稻地全部实现了“五统一”管理。秋收来临前,他又联合几个农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出资购买了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工具。在全镇首家实现了秸秆满亩还田,通过秸杆还田作业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农户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三仓镇镇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何伟君上任伊始,就在“两委会”会议上提出树立“标杆意识”,要求全体班子成员向我看齐,一般干部向主要干部看齐,普通党员向总支委员看齐,群众向党员看齐。利用地处集镇附近、交通便捷、人流大、信息快等优势,居委会引导居民创业兴业,全居先后成立了家纺、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私营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40多户,吸收本村劳动力70多人进厂务工,全居农民经纪人发展到30多人。对农贸市场、厂房、临街门面房等340多万元集体资产,居委会坚持不当甩手掌柜,坚持不将集体资产一卖了之,而是加大投入,科学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产经营方式,制定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发展近远期规划,努力使集体资产增值效益最大化。到2015年,全居仅资产出租收入一项就达到48.9万元,集体经济积累3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