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时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南沈灶镇万桥村,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秋豇豆带来的喜人效益。近几年来,当地“农户+企业+农民经纪人”的产销模式,让小小的豇豆成为百姓致富的大产业。
在万桥村4组的大棚豇豆地里,周易凤正喷洒着农药。“明天就要下雨了,今天喷一下抗菌的农药,不然下雨之后,豇豆上长了斑,那就不好卖喽。”肩背喷雾器不停挥动喷杆的周易凤告诉记者,现在气温低,大棚豇豆已经接近尾声,但每天依然可以采摘几十斤,这几天收购点每斤的价格为2.5元,每天的收入仍有100多元。而前阵子温度高,豇豆长得快,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到700-800元钱。对她来说,豇豆就是她秋季的“黄金豆”。周易凤和丈夫鲁传华今年种了1.3亩豇豆,他们利用春椒棚,掰掉青椒秸秆,套种豇豆,在大棚里挂上绳子,让豇豆好牵藤,这样长起来的豇豆也能卖出好价钱。“这个大棚里的晚豇豆是长了玩玩的,空着太可惜,也能卖个千把块!”周易凤信心满满地介绍说。
其实,在万桥村,像周易凤这样的靠种豇豆发财致富的还有许多。“今年一共长了2亩多的豇豆,毛收入在16000元左右。”说起豇豆的收益,快人快语的刘兴莲满脸欣喜。正扛着锹耙准备下地的孙增喜、刘兴莲夫妇被我们拦住接受了采访。多年种植豇豆的万桥农民总结出了一套种植经验,侃起豇豆种植经,刘兴莲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秋豇豆最好在7月18日左右下种,大约9月份上市,这时市场上早豇豆已经销售结束,豇豆能卖出好价钱。豇豆喜高温、怕湿,最重要的就是防病菌、防锈病、防虫和斑点,所以要及时喷洒高效低毒的抗菌类农药。“9月份是采摘豇豆的高峰,那段时间也是最辛苦的。”刘兴莲介绍说,因为气温高,采摘的速度跟不上豇豆的长势,所以她和丈夫夜间12点就起来到豇豆地里,一直采摘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再进行销售,9点前吃早饭是不多的。“有一次,他摘着摘着就躺在大棚地上睡着了,太疲劳了!”刘兴莲指着丈夫说。今年上半年,夫妻俩种植了8亩小麦,一共只卖了2800元,其中收割费用就花去了1100元,另外还有种子、肥料的费用。“二亩多的豇豆就收入了16000多块,最高的一天卖了3元/斤,300斤就卖了900元,虽然辛苦,但是效益高啊。”
61岁的崔恒江种植豇豆已有七八年的历史,是当地出名的豇豆种植大户,他掐着手指算了算,今年的豇豆毛收入已经达到23000元。他的经验是采取合理套种的方法,注意茬口安排。西瓜出售后长豇豆,豇豆结束后种荠菜花菜,一年种植好几茬豇豆,前茬接后茬,前茬销售结束,后茬又挂满了藤,从5月14日开始出售豇豆,可以一直卖到现在。老崔还总结出豇豆宜稀植的经验,单行比双行产量高,既节省种子又节省架子材料。老崔认为,今年豇豆丰收还源于天气干旱,豇豆品级好,成本降低。
小小豇豆何以成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采访中,农户们告诉记者,万桥种植豇豆成了气候,在豇豆的销售中,农民经纪人发挥了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长豇豆,增山那儿帮着收购,百姓们不用愁。”这里的农民几乎异口同声地夸赞道。农民们口中的增山,是万桥村兴旺酱厂的负责人梁增山。他联系了不少外地客商,引进竞争机制,抬高了价格,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他与苏南高校食堂挂钩,标准的豇豆外销,不标准的则由自己的酱厂腌制加工。今年,梁增山共收购豇豆50万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