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日报(记者 陈美林 唐雅) 拈针绣花、拜堂成亲,品东台西瓜、赏黄海美景……7月1日-2日,来自波兰、也门、白俄罗斯、西班牙等17个国家的30多名在江苏生活、工作、学习的外籍人士走进美丽东台,领略最美东台风土人情,感受我市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文博馆发绣展厅,面对一件件青丝绣成的艺术作品,外国友人连连发出惊叹。来自印度的小伙子拿出手机,对着墙上的作品,放大再放大,当确认画面中的线条果真是一根根头发时,他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而来自亚美尼亚的安娜则做起了绣娘,坐在绣架前拿起针,在技师的指导下学起了绣花,俨然东台的大家闺秀。
都说中国的书法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波兰姑娘蓝莓却要亲手体验一下,手执狼毫,她学着旁边书法家的样子,临摹起“美丽东台”四个字,虽然是倒笔画,虽然字有点别扭,但是她却非常的兴奋,用还不太熟练的中文告诉记者,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次是她第一次写书法,真是太有意思了,这将是她非常难忘的一次体验。
指尖抚丝弦,传统流韵长——二胡作为我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同样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目光。表演台上,大家轮流上场,一手执弓一手执琴,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得有模有样,台下笑声不断。
走进甘港景区,独特的水乡风情,自然秀丽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曲径通幽、杨柳扶疏、古树苍劲,像极了一幅刚描绘好的水墨画,似仙境胜仙境。豆浆、麦芽糖、桑叶茶、酿酒等水乡美味,让外国友人们吃得“根本停不下来”。还有那手摇车、石磨、水车……这些几十年前的农具在老外眼里显得格外新鲜。他们有的走到河边摇起水车,有的步入戏台看水乡秧歌,有的登上小桥观鸬鹚捕鱼,一个个兴致盎然。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西溪景区晏溪书院的国学课堂内传出琅琅的唱读声,外国友人们围在窗外驻足观看,虽然听不懂,却也跟着呢喃起来。稍微认识一些汉语拼音的Mugeeb,按捺不住好奇心,穿起了汉服,坐在小朋友们中间,跟着朗读起来。“这是音乐课堂吗?”上完“课”,他忍不住问记者。听说这是中国古时候小孩学习的韵文,如今被配以音乐诵读,在小学生中间很流行。他竖起大拇指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种配乐朗诵的形式真是学习记忆的好办法。听说海春轩塔是江苏古塔中的老寿星,外国友人们一个个拿起相机与宝塔合影留念。“这个塔过去是供出海渔民辨别方向,那它顶上有灯么?”“塔里面有楼梯可以通往塔顶么?”来自叙利亚的博士生Wael不断地向记者询问宝塔的构造、历史、人文。他告诉记者,他三年前曾跟随导师来过东台,现在再来,感觉这里变得更美了。
参观安丰古街时,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下起了雨。然而,淅沥的细雨并没有影响外国友人们的游览心情。石板街上,波兰女孩Magda撑着伞边走边拍,古街的雕花镂窗、飞檐斗拱、青砖黛瓦都被她收入镜头;抛绣球现场,阿富汗男孩幸运地接到绣球,成为安丰“女婿”,穿上大红婚服和安丰新娘拜堂成亲。盐课司门前,懂点武术的哥伦比亚小伙子,借来衙役的大刀,现场表演起了中国功夫,博得阵阵喝彩。
颗颗小番茄,玲珑地挂在枝头——在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尼日利亚的理查德看到2岁半的儿子摘下一颗小西红柿就要啃,连忙制止。一旁的中国妻子则告诉他,她刚刚问过这里的工作人员,园区的西红柿都是绿色无公害,没有农药污染,可以直接吃。采摘人群中,印度留学生Raaj显得格外特别,他不摘红番茄,反而专挑青番茄摘。问及缘由,他说,这种番茄放9天最好吃,可以做他们家乡的特色泡菜。
在全国西甜瓜擂台赛中获得冠军的全美4K此次又有了新纪录。此前,该西瓜挑战了80公斤的成年人站在上面不开裂。而在现场,超过100公斤的西班牙男子站在上面,西瓜依然完好无损,不服气的他,还抱起10岁的儿子再次挑战,西瓜还是没有开裂。激动不已的他,当场决定,要将这个西瓜带回去做纪念。
在条子泥,不少人脱下鞋子跑进海里,近距离体验黄海的温度。当了解到我市每年以150米左右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时,几位听得懂中文的外国姑娘惊讶地睁大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最后一站是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微雨朦胧中,层层叠叠的绿铺满眼帘。从正门进去,园内大树参天,让人仿佛置身绿色的海洋。外国友人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自拍互拍,手中的手机、相机根本停不下来。
爱情文化、孝贤文化、海盐文化,一站站走下来,外国友人们在参观时记录下我市的自然与人文美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他们眼中的最美东台。他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东台的特色民俗文化和生态美景,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