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难得机遇,坚持绿色发展,年轻的沿海经济区生机勃发。绿色风光,绿色产业,令组团来此观摩的陈若琳、骆晓娟、杨凌等6位奥运冠军和运动健将们分不清哪是产业项目、哪是观光景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来东台视察,对沿海生态环境、绿化建设和“风光渔”互补基地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拓荒大海 综合开发拓开发展空间 2013年7月2日,是条子泥匡围工程又一个值得记载的日子。这天中午,条子泥一期匡围工程中地势最低、洋流条件最复杂、潮沟摆动最紊乱的北堤东侧滩面,北堤4+600处龙口顺利实现闭合。至此,条子泥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全部匡围任务,匡围面积10.12万亩。紧随其后,施工单位马不停蹄推进条子泥一期匡围工程北堤断面施工,目前,已完成全部土方工程及平台以下防护施工。巍峨大堤,锁住大海,拓出发展崭新空间。
按照全省沿海开发规划,将在东台实施两个100万亩滩涂围垦开发工程建设。在100万亩滩涂围垦之外,实施100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先期启动实施的东台100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是唯一一个以省为主实施的综合开发试验区,旨在为大面积滩涂围垦开发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我市在积极配合完成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编制的同时,抢抓机遇,以建设20平方公里先导区探索滩涂综合开发模式,全面启动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编制工作。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正式签订协议,委托其编制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开发利用规划,规划范围以东台已围垦95万亩及条子泥40万亩为重点,远景展望到东沙和高泥,规划期限为2030年。目前,8个专题研究成果及江苏省沿海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规模战略研究报告初稿已基本完成,国家发改委初步同意将我市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方案列入2014年国务院区域规划审批计划。
据了解,去年我市共有9个重点项目列入江苏省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重大项目,其中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4个,重大产业类项目3个,重大滩涂围垦类项目2个。9个项目总投资384.1亿元,2013年推进情况良好,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这其中,被誉为沿海大开发“生命线”工程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工程已全线贯通,进一步拉近我市与上海的距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小时车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北通大丰港,南接洋口港,我市初步实现借港出海的目标,为更好更快地实施沿海产业布局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有利条件。“黄金水道”连申线航道整治东台段工程基本完成。连申线航道是我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两纵四横”的“一纵”,直接沟通连云港、射阳港、大丰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将便捷地实现苏北与苏中、苏南的水运衔接。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快推进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和过渡性产业港论证规划工作,配合条子泥工程的8万亩围垦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临港产业 绿色生态绽放生机魅力 地处沿海开发的最前沿,我市历史地承担起为大面积滩涂围垦开发提供示范的责任。我市坚守生态底线,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制,坚持按照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原则引项目、布产业。在沿海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位于东台沿海经济区的梁南垦区,汇聚国华、中粮、中节能、华电、国机集团五大央企,重点发展新能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着力打造集“风光渔”互补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高效养殖示范区、生态科普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滩涂综合开发先导区,目前已建成面积2.1万亩,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有影响的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示范区。
“风光渔”互补示范区。按照集约、集聚开发的理念,全力打造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的“风光渔”特色产业基地。这一开发模式为全国首创、独树一帜。目前,已有国华、中节能、华电、国机集团等一批央企投资项目落户,建成风电装机容量450兆瓦、光电装机容量200兆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同时,进一步提升滩涂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创造性地利用闲置滩涂建设特种高效水产养殖基地,首期面积4000亩,主要养殖鲻鱼、脊尾白虾等。年内 “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800兆瓦,可提供清洁能源12亿千瓦时。预计到“十二五”末,“风光渔”互补产业基地新能源装机容量将发展到1500兆瓦,建成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中粮肉食产业链基地项目,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从农作物加工饲料、生猪养殖,到沼气发电、沼液还田改良土壤、沼渣制成有机肥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高效养殖示范区。华大集团建设1000亩鳗鱼养殖示范基地和工厂化养殖车间,建成30万平方米鳗鱼养殖池、 2万平方米育苗池,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鳗品原生态全产业链基地。光亚公司建设占地500亩的国家级青蛤种苗培育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温室沙蚕养殖基地,并对现有4500亩鱼塘改造提升,养殖鲽鱼、鲆鱼等特种水产品,全面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
生态科普旅游示范区。依托滩涂湿地资源,实施高品质绿化和水系整治,高标准建设通海湖等公园,大力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依托中粮、华大等龙头企业,建设各类特种养殖基地,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展示区;依托“风光渔”互补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和高等院校实习培训基地,打造全国沿海地区知名的生态科普旅游景区。
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正引领我市临海产业步入新的更好更快发展新阶段。围绕沿海产业定位,接轨上海、对接央企、利用外资,加快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江苏生态湿地旅游基地。
水绕绿染 产业新城绿色崛起 观光弶港新城,最大的感受就两个字,新、绿。路是新的,楼宇是新的,厂房是新的,到处都是一片葱茏绿色。大海之滨,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形成与中心城市遥相呼应的发展格局。
建设弶港新城,我市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港城建设。根据国家战略规划要求,组织编制沿海发展总体规划及产业、港城、港区、港口等专项规划,在更高起点、更大空间谋划东台科学发展。通过国际招标,委托澳大利亚HYHW公司优化完善沿海发展规划体系,持续提升规划水平。进一步明晰城市副中心定位和功能分区,按照30平方公里、15万人口规模,打造生态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江苏沿海现代化节点城市。核心区以港城大道为轴线,建设集公共服务、商贸金融等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产业配套区以黄海森林公园、通海湖为依托,建设研发平台集聚区和商务休闲度假区;东部新区以映海湾滨水景观综合体为主体,建设服务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的产城互动区。
建设弶港新城,我市注重打基础、利长远,只争朝夕、紧张快干,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港城建设框架已全面拉开,建设重点向完善功能转变。按照等级化、标准化、景观化的要求,新建港城大道、通海大道、开发大道等道路55公里,全面拉开“三横三纵”的道路框架,同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等公共设施建设,港城循环路网基本形成,率先开通港城公交客运。临海高等级公路、352省道、304省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和三仓河引淡、海河联运、供热供气、电网布点、污水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开竣工,港城对外交通和承载功能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优化社会事业布局,完善功能设施配套。沿海小学、医院建成使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筹)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国土、环保、金融、工商等行政服务机构陆续进驻。实施苏美湖、龙爪湖等重要节点绿化和临海高等级公路、海城南路等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约19公顷;科创大厦、行政服务中心、渔美人商业街、文化展示馆、人才公寓和星级宾馆等一批工程相继完成交付使用,格林豪泰酒店开张营业,佛教文化园、豪瑞嘉缘生活广场部分建成,弶港国际大酒店二期正在抓紧装修,港城首府、弶上人家、碧海云居等房产项目有序推进。
建设弶港新城,我市重抓绿色生态建设。把绿色港城建设作为沿海最大的生态工程,加快沿海成片林、防护林、道路绿网建设,近三年新增绿地面积220公顷,建成绿色走廊50公里;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来保护与开发,突出黄海森林公园、永丰林生态园和“风光渔”互补等景点建设,打造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