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7日《中国环境报》报道,从2013年开始,崇明县以北部垦区为主建设2.1万亩通过国家有机认证的稻米生产基地;以西部、中部、上实分区为主实施面积32.9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以东部为主建立两万多亩蟹田米生产基地。
为更好地保护上海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上海市环保局选择典型水稻-水产种养生态农业基地——沐雨农庄开展了农田排水、土壤、生物以及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的监测研究工作,综合评估其污染防治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沐雨公司采用的是低密度农业种植与低密度水产养殖相结合的自然生态循环模式。据介绍,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既可以丰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相生关系,形成良性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又可以杜绝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人工饲料等污染源的使用,是一种自然、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
以最典型的“稻+虾+鳖”模式为例。首先,水稻田中严禁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任何农药,而是在稻田中引入小龙虾和甲鱼,通过其对病害虫卵的摄食,可使水稻患病害的几率大幅度降低。另外,蜘蛛、青蛙、草蛉等田间益虫也可有效捕食害虫。再加上科学合理地扩大水稻种植行间距,降低水稻种植密度,提高水稻根基部的透光性、通风性,病害得到了进一步抑制,同时又为小龙虾和甲鱼带来宽敞的生长、活动空间。其次,在“稻+虾+鳖”模式中,小龙虾不仅仅是一种放养的水产品,更是一种指示生物。试验证明,小龙虾对农药具有高敏感性,即使稻田内有微量的农药,都将导致小龙虾死亡。因此,只要小龙虾能在稻田里生存、繁殖,即能证明稻田中土壤和水质都没有受到农药的污染。同时,甲鱼生长过程中,也无需投喂人工饲料。整个生产过程运用生态循环原理,根据物种的特性,合理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及小龙虾和甲鱼放养密度,以最大化利用稻田系统自身生态循环,满足小龙虾和甲鱼对营养物质的生长需求。同时,在水沟中种植水草,投放螺蛳和小鱼,施用生物制剂,这样不仅改善了水质环境,同时为小龙虾和甲鱼提供了优质的生物饵料,非但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更能科学地创造生态空间。
“稻+虾+鳖”生态种养模式值得各地大力推广。因为“稻+虾+鳖”生态种养模式运用的是生态环保种养方式,农民不要再打药水,不仅生产出来的是高产高效的无公害有机大米,而且维护了生态环境,利于群众身体健康。可谓一举多得。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其实,保护环境还要从改变种植业方法入手,做到少用农药污染环境,少用化肥损害土壤,同时节约生产成本。笔者希望“稻+虾+鳖”生态种养模式引起各地政府和环保以及农业推广部门重视,尽可能的做到大面积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