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榜样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离不开榜样的力量;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更应以先进模范为镜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这是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步骤和重要方法。
“照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照镜子,决定着查摆问题的深度和力度。照得越具体,看得越真切,身教重于言传。以先进模范为镜,就能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把改进作风的要求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镜子清晰可鉴,就能照到深处、照见细处、照到实处。
榜样的精神引领作用,总是能提升新境界,带来新气象。以先进模范为镜,充分发挥榜样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就能为改进作风树立高标准,让教育实践活动联系实际、取得实效。
东台日报从即日起,陆续推出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宝宽,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克松,东台工商局登记注册科科长常语峰,唐洋镇众新村党总支书记杭庆生,安丰派出所民警杨阳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每个清晨都要到田野中转上一圈,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农家走上一趟。他从不争名逐利,谦和处世为人。在全市农业科技部门,他是众口一辞的资深专家;在东台镇,他是上上下下公认的先进典型;在广大农民心目中,他是知心贴底的好兄弟、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他叫陈宝宽,现任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农家子弟学农学
情牵田野写人生
陈宝宽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对农村、对田野有着特别的感情。28年前,他以高分步入大学校门,选择了学农。四年大学生涯,他担任了四年的班长,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前学校领导找他谈话,让他留校任教,但他选择了回乡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然而最初的工作,与理想相距甚远。在种子售货柜台前,一站就是8年。8年时间,他没有荒废。8年中,他学习钻研,撰写论文,卖出了数百万吨农资,为农民兄弟解答了数万个疑问。8年过去,他成了东台农业系统人人皆知的“专家”。
18年前,陈宝宽走上农科站领导岗位,主抓全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他每次下村一跑就是几十户,一走就是几十个大棚。上大学时,陈宝宽学的虽是农学专业,但几乎没有涉及蔬菜栽培的课程,他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哪怕有点滴时间,不是手捧着书本学习,就是钻进田间大棚,进行探索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了一名有理论有实践的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
他先后在各类农业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200多篇,其中国家级60多篇;先后获得市政府颁发的奖项10多个,被列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
陈宝宽深知,农业科技成果放在百宝箱里是不行的,必须拿出来转化到生产中去,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真正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为了推广农业新科技,特别是大棚蔬菜技术,他动了很多心思,经常挑灯夜战,撰写辅导材料,有时工作到黎明,又直接赶去上班。他常常把课堂搬到田头与农家。有一次,课前他正发着高烧,嗓子本来就嘶哑,一节课讲下来,喉咙像开裂了一般。但看到村民们如饥似渴听课的样子,他感到无比欣慰。
在陈宝宽的朋友圈中,最多的是扎根田野的农民兄弟。长青居委会农民余根荣、余如生,蟒河村农民赵永宽、陈德广,汤泊居委会农民陈龙喜、杨长喜…… 当初都有过陈宝宽手把手传技术的经历,如今都已经成了名扬一方的蔬菜种植户。
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处城脚下的长青村就是蔬菜专业村,但祖辈们种植的都是露地蔬菜,余根荣等一批二十刚出头的青年人在村子里刮起了大棚种植风,“后台”就是陈宝宽。当时,长青隶属原范公镇,而陈宝宽在东台镇蔬菜站,共同的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一帮人常常在田头一琢磨就是大半天。从2米宽的小棚、到三四米宽的竹架大棚、6米宽的标准大棚,田头的大棚越建越大;从育苗制钵、到穴盘培育、田间滴灌,农业新技术越用越多,陈宝宽与余根荣等蔬菜种植户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余根荣记得,1995年夏天,陈宝宽帮助他们在全市率先用起了遮阳网,那年小白菜卖出了猪肉价;前几年陈宝宽与他们一起试验多种模式夹套复种,连续五年亩平收入在1.3至1.5万元之间……如今,当初的一批小伙子都已人到中年,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但一遇上技术难题,他们依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陈宝宽。而陈宝宽也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查苗情、看病情、开药方。种植大户们每每试验试种新产品,也会把最新采收的新鲜蔬菜送给陈宝宽“品尝”。
踏田服务搞推广
绿色追求路正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陈宝宽最忙的时候。
今年我市推广联耕联种新模式,东台镇提出要在全市率先摸索出成功经验,陈宝宽牵头在海丰、卞团等村搞试点,开过了动员会,他要一户户地与农户讲清道理,说明情况;集中搞了讲座,他还要针对不同对象,为有特别需要的农户开小锅灶,具体讲述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机防治、统一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
茄果类作物到了保温促长的关键时期,陈宝宽的手机每隔十分钟就要响起,连茬种植遇到的新情况、治理病虫害的新方法、保证蔬菜无公害的新措施等等,都要在第一时间让蔬菜种植户们心中有数。
今年东台镇重新调整各村干部挂钩分工,陈宝宽被分到了情况最为复杂的吕港村,短短两个星期不到,他就对全村5000多亩农田、57条河道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晚上一躺到床上,他就会想着如何化解村级债务、解决村里矛盾、帮扶困难家庭的具体事情。
……
东台农民勤劳聪明,靠大脑发财,用双手致富,铸就了东台农业特色和优势,立足“三先”发展定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苏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让陈宝宽有了新的追求,他想干要干的事情更多了。
他坚持不懈,致力引进、推广新品种,运用农业新技术,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东台镇先后引进瓜果蔬菜优良品种80多个,栽培新模式、新技术20多项。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技术讲座100多场次,直接受训人员达2万多人次。讲解番茄如何点花保果、蔬菜如何防病治虫,有时怕农民记不住,他就从本子上撕下几页纸,标明清楚才离开。
他十分注重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品牌优势。吕港、汪舍等村有种植草莓的传统,但村民们习惯了小打小闹,上市时的提篮小卖难以获得理想收益。陈宝宽组织大家到弶港农场和如皋等地学习,上规模、创品牌。他趁热打铁,组织农民经纪人到兴化和我市头灶镇等地的蔬菜脱水加工企业联系销路,保证产得出,卖得掉,价格高。他和同事们一起致力培植李德华西瓜产销合作社、赵永宽瓜菜产销合作社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申报了蟒河“绿肴”牌菠菜、“绿肴”牌黄瓜、“范公”牌草莓、花菜、 “灶丰”牌荷仁豆等10多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他主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质量鉴定,在蟒河村建立起全市首个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帮助修订了项目区内种植规程,出台社规民约,制订公司加农户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配送、统一栽培管理规范,统一播期和采收、包装、销售,镇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检测室,与农户联手把好田头记录、基地准出、市场准入“三道”关口。
他牵头组织实施优质稻米项目工程,自2010年以来,东台镇代表我市承接国家、省财政支农项目,先后开展了以海丰社区、潘舍村、吕港村为核心的三个万亩优质水稻项目区。区内路道桥涵配套、机械连片作业,应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全量秸秆还田。水稻种植不仅单产高出面上近百斤,而且全程采用无公害、无污染种植模式,净化了村野环境。
……
心中装着大家庭
真情实意在人间
陈宝宽没日没夜下农户、走田头、忙工作,但不管忙到多晚,每天都要回家。因为家中妻子、儿子都还等着他回去照顾。
陈宝宽的妻子叫王佳媛,是原东台色织二厂的女工。婚后不久,他们有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20年前,王佳媛所在车间发生火灾,她奋力抢救集体财产,从火海里向外抢抱棉花,全身皮肤80%烧伤。这件事被评为当年的全市“十佳”文明新事,人民日报等上级媒体对此作了报道。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王佳媛虽保住了性命,但仍导致4级伤残,直到现在,打个吊针在头部才能找到血管。就在妻子被烧伤住院治疗期间,4岁的儿子又发起高热,因耽搁治疗落下了智力障碍后遗症。残疾的妻子,智障的儿子,让陈宝宽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一往情深的妻子忧心宝宽的未来生活,几次主动提出离婚。她每每含泪说到这个话题,陈宝宽都重复着一句话:“你把我当成了什么人?一个不能与亲人共患难的人,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东台镇是全市的城关重镇、经济强镇,也是农业大镇。作为农业中心负责人,陈宝宽管着几十号人,支配着几百万元资产,难免要面对“好处”的诱惑。对此,陈宝宽常想,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为民造福;用得不好,不仅会贻害一方,也会使自己身败名裂。他和同事相互告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腐防变要从点滴做起。
10年前,东台镇农业中心建造办公大楼。招投标时,不少人私下找到陈宝宽,有的许以回扣,有的暗示“好处”,有的直接送来红包。无论谁来,陈宝宽都报以平和的微笑,他诚恳地告诉他们:“为了你好我好,就请到竞标会上说话吧。”农业中心大楼建成以后,紧接着又有43套公寓用于解决职工住房,陈宝宽是筹建人,又是单位领导,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无可厚非应当享有一套,既为妻子、儿子,也为自己上下班方便。但他坚持把房子让给了其他职工,他的理解是:华西村的吴仁宝老书记说过,“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农业中心大楼的门面房出租时,有一个承租人给陈宝宽私下送来一份不小的红包,并表示,不求他办任何事,不等回答,拔脚就走了。陈宝宽只好在第二天将钱原封不动的送还了他。后来,这个承租人在分租上出现问题,陈宝宽依然热情而真诚地帮助解决了矛盾。这些年来,陈宝宽经手建设的工程一个接一个,但他从不心动,连吃请都不沾一点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