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舍村新修的这条路挺长的,安装自来水管道需要的材料不少……”3月24日一大早,68岁的崔益洋就骑着摩托车赶到溱东镇自来水公司,与其他人一起商讨完善自来水管道安装方案,这距离他做完疝气手术才过去短短十天。为了让自来水管安装跟上道路施工进度,崔益洋一出院就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跑线路、拿方案。“前前后后经历了10次手术,这点小手术没问题,不影响工作。”很难想象过去的二十年间,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直在与癌症病魔作斗争,他幽默地说:“我与病魔斗争的武器,就是工作,多为群众做些实事。”
说起崔益洋,村民们都送给他一个绰号——打不倒的老崔。年轻的时候在队里当过生产队长,前后20年时间,老崔任劳任怨,真情服务。1995年,笆斗工程溱东段拉开阵势,时任草舍村村委会副主任的老崔带头上河工,挑土方。“当时就发现自己小便带血,我谁也没告诉,自己偷偷一个人去了医院。”直到工程扫尾,老崔觉得有点严重了才进了医院,医生诊断老崔得的是膀胱肿瘤。老崔瞒着家人,称自己得了膀胱炎,要去苏州治病。独自在苏州化疗,老崔心中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工作,仅仅一个星期后,他迫不及待地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时,他的家人和同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患者,而他依然每天精力充沛地为群众服务。
老崔的勤恳服务让他在群众中口碑很好。群众有了急事、难事,都会请他出面解决。而老崔在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中,也逐渐地把自己的病给忽略了。
2002年,老崔的肿瘤长到了5公分,“瞒是瞒不过去了,不过,我并不害怕。”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老崔的膀胱被切除了1/3。村里的干部群众得知老崔病倒了,去医院看望他,老崔遗憾地说:“服务群众一刻不能松、不能等,我现在身体不好,让其他人接替我吧。”虽说辞了职,但老崔的心从未离开过群众。“无官”的老崔也没一身轻,仍然想着为群众服务。他跟领导说,虽然主要工作不能干,但只要还能做得动,一定义不容辞。他在家里搞起了秧池,帮助全村近2000亩田育苗,为此,他自己掏钱陆续买了9台插秧机,和老伴两人吃在田头、宿在田头。“当时全省搞机插秧的不多,省里、市里经常有人来参观。”群众只看到了热情的到处奔波服务的老崔,而不知道,他因为排尿不畅,每天腰间都带着尿袋。
“人有病的时候不能光想病,工作是忘记病痛最有效的疗法。”从2002至2006年,老崔每年都得去医院动一次手术,但正是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2006年,村自来水厂因连续亏损,请老崔“出山”时,还在住院的老崔一口应下,并“遥控”指挥。出院后,在村里的大路小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他“闲逛”的身影。“水厂亏损,有一个大的原因就是水管失修漏水,我每天都把水管的路线走一走,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老崔总结下来,凡是下霜、下雪的时候,哪块地面没有霜没有雪,哪个地方就肯定漏水。仅仅一年,他就维修了128个漏洞。在很短的时候内,就让亏损的水厂正常运营了。一年冬天极其严寒,草舍村100多户村民的水表、水管被冻裂。连续多天,老崔在零度以下的室外工作,把双手浸泡在冰冷刺骨的水里,抓紧维修水管,让村民尽快用上水。
对群众是无私的付出,对自己却是忽视甚至无视。2008年,老崔的病情来势汹涌,癌细胞扩散,省城的专家也对老崔下了病危通知,不服输的老崔回到东台在医院继续化疗。“我从来没有思想负担,也从来不愁,我用工作把想的时间挤掉。”就这样介入化疗了两年时间,一位苏州泌尿科专家来东问诊时,认为老崔病情不能再等了,于是,在这次手术中,他的膀胱全部被切除,在小肠上接了人工膀胱。“事实证明,愁是没有用的,我只有战胜它,如果没有这个信念,也许早就不在人世了。”老崔说,跟他同一病房的人,全都走在了他前面,自己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就是把工作放在首位,顽强不息的结果。现在的老崔退岗不退休,依然在镇自来水厂帮忙,负责草舍村一片的自来水服务工作。草舍村很多村民不知道镇自来水公司的电话,但个个都知道老崔的手机号码。他总是随喊随到,从无怨言,为村民迅速解决问题。
这几天,老崔又坐不住了。“双禁”工作又要开展了,老崔琢磨着秸秆还田的事。“每年到了这时候,秸秆就成了大问题。”老崔在考察时发现,粉碎还田现在是市里主要推广的方法,他决定买一台秸秆还田机。为此,他还买了一条船,方便机械到田头。听镇领导介绍,老崔所在的草舍村,全村就只有他家有大型机械,一到农忙的时候,老崔就像个“陀螺”似的,不过他依然乐此不疲。“我还想再干10年。”老崔说,工作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这条路上还要继续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