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扎实推进农业重点工程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市委工作会议提出,把农村改革作为我市改革的基点,加快形成城乡互动、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报告点击】以农民收入、土地产出、农业效益“三个最大化”为前提,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开展土地信托、土地银行等市场化流转试点,发展股份合作、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联耕联种,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基层供销社等为农服务单位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企业、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
【延伸阐述】近年来,我市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组建和运行。通过规范引导土地流转,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积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专业大户,指导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规范组建和运行。
努力完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体系,切实提升土地流转服务的水平,促进土地流转。在落实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把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有序”进行土地流转作为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内容,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备土地流转手续,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
记者从市委农办了解到,下一阶段我市将积极探索推进全市整体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兴办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将各种惠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扶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土地流转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对农民和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的服务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介农业投资项目,协调处理各方利益,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探索创新,按照“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报告点击】深化省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市场化手段配置金融资源,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村镇银行进镇入区,开展科技小贷公司试点,培育开放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创新融资担保体系,推进东台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与省再担保公司深度合作,试行农机抵押等担保方式,扩大“五权”抵押贷款业务。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稳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
【延伸阐述】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部署要求,重点围绕“建立两大机制”和“推进六项改革创新、构建六大平台”开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验,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建成,涉农贷款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五权”抵押融资试点有序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加强。
建立涉农贷款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模式,出台了《东台市农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及补偿办法》,从2013年起,对本市内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金融组织发放农村小额贷款,按实际贷款利息的百分之二给予借款人利息补贴;同时,对发放贷款的金融组织,给予补助。同时建立农村信用融资性担保公司,挂牌组建“东台市现代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承担全市现代农业贷款担保工作,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报告点击】整体推进土地确权,年内完成每镇一村确权试点,明年底以市为单位率先推进到位。以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为契机,开展集体资产摸底清查,对有失规范的经营合同实行清理变更,重新公开竞价发包。创新集体资产经营机制,对海域、滩涂、林地等使用权实施价值评估,通过投资入股、抵押融资、出售转让等方式,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延伸阐述】近年来,我市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集体“三资”经营管理,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出台管理办法,明确集体资产处置流程。完成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换发证工作。鼓励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预留地以及整理复垦节余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兴建标准厂房、门面房,以及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餐饮娱乐等项目,增强“造血”功能。
我市是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市(县)之一。三年以来,我市把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合作生产、订单农业,让农民增加更多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各类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民就近转移,与农民联办各类实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社会保障和城镇住房,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逐步提高新农合、新农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标准,持续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报告点击】策应新型城镇化战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完善促进就业政策,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农村基层运转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农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覆盖常住人口一站式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促进农村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和谐稳定。
【延伸阐述】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如何走出一条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我市正在积极努力。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一后,我市已经不再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区分农村人与城里人,改为根据居住地的不同来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从事的职业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在我市只要拥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即可落户,无任何附加条件。
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我市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五个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扩大城镇保障性住房供给,加速城市公交向镇区延伸,强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提升城乡安全供水、住房保障、公交客运、医疗服务、环境管理“五个一体化”水平。扩大“社保”、深化“医保”、提高“低保”,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镇村保洁队伍建设,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健全监管和考核奖惩制度,切实解决垃圾回收转运、污水处理、镇村环境管理等问题。加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巩固“五有”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创建成果,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乡镇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提高到97%以上。支持市场主体组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探索向合作社购买公共服务,新增社会化专业服务合作社20个以上。深化供销合作社、粮食流通体制以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方面,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快建设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健全完善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更加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基层管理服务,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增强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