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绿色、智慧、可持续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大主题。国家住建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建设智慧城市,我市具备哪些优势?如何运用智慧城市建设这个“杠杆”,撬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如何使智慧城市建设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日前,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凭借市民一卡通,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种个人业务,实现一卡在手、出行无忧;
通过虚拟办公、远程连线等方式,全面提升机关效能,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集成应用移动通信、电子标签、传感器等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建立追溯系统,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实行全过程智能监控,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这是对智慧城市发展前景的快速扫描。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深远。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到来,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抢抓国家加快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致力打造江苏沿海智慧城市集群的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有影响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运营创新示范区。
创新驱动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11月10日,在南京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报评审会上,省专家组听取了我市创建工作汇报,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特色优势以及规划纲要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有基础、有优势,不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积极拓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创新机制,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连续十四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位居第45位。我市连续14年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拥有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省高新技术创业园等高层次创新平台,省工程技术中心达15家,省院士工作站达8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5家,年申报专利4000件,获批2000件左右。同时,获得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殊荣。
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五大特色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50多家,销售占全市70%以上。新能源产业坚持应用与制造互动发展,装机容量达750兆瓦,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建成全球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和全国最大的“风光渔”一体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实现了由不锈钢向特种合金、特种玻璃、高性能纤维、新型复合材料的拓展延伸,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包装机械、木工机械等特色系列,整机制造企业达25家。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领胜科技、吉菲尔光电等领军企业各领风骚,全力打造手机整机制造产业链。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建成全省一流的2.5产业园、总部经济园,科技研发、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新兴业态迅速兴起。2013年,电子商务销售突破50亿元,新街村成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生态旅游独具特色,生态湿地、观光农业、水乡风情成为三大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东台日益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我市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列,名列全国第六,农业总产值、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农业规模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
载体日益完善 智慧东台活力迸发
今年5月,来自深圳的“百米生活”成功落户城东新区。“百米生活”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提供信息互通和深度服务的联接,打造社区型O2O电商平台。市民可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掌握“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信息,预订相关服务和产品。目前已有400多家商户进入“百米生活”,覆盖市区80%的服务性行业以及部分工业企业。
这仅仅是我市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我市抓住被列入全省20个中心城市组群的契机,坚持“绿色、宜居、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为打造智慧东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东新区作为“智慧东台”的主要载体,按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重点建设风光电产业园、纺织机械产业园、科技软件园和2.5产业园,全力打造“绿色能源新产业、生态宜居新城市、经济发展新空间”。产业研发中心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发展方向,打造一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软件研发、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等基地;总部经济园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电子商务、科技孵化等新兴业态;东湖科技园重点发展产品研发、软件开发、金融服务等,打造苏北一流的科技创业园。城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智慧城市空间载体的核心,城东新区将积极探索更加宽松、灵活的信息化机制,努力建设成为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成为“智慧城市”的样板区域,给力智慧东台建设。
我市信息化建设水平领先苏北,有不少“亮点”:
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在全省县级率先建立地下空间管线管理系统和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成高标准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初步形成大城管格局,实行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公共服务方面,建成苏北一流的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建立全省县级首家“云平台”,打造集成化、规范化、人性化“智慧政务系统”,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民生保障方面,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卡制作、发放和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与金融机构信息互联共享,在医疗、就业、养老、救助、养老金发放等领域得到落地应用。建成覆盖全市368个行政村居和18个镇区的服务网点,农村养老“四个不出村”模式被国家人社部推广。与省联网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毕,远程智能化管理、电子病历等功能已经启动。在全省县级率先开展“虚拟养老”试点,成立东台市养老信息服务中心。
在教育方面,教育城域网已经建成,家校互动平台等规模化使用,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全面建成。环境保护方面,依托“蓝天卫士”项目,实现了在农忙时节对秸秆焚烧等进行实时有效监管。交通方面,实施“智能公交”工程,城乡公交实现3G在线和GPS实时监控,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社会治安方面,建成现代治安防控体系,“技防城市”建设水平全省领先,连续多年成为省平安县(市)。
智慧东台建设 让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着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智慧交融,催生新的产业、技术和业态,抢占城市与产业发展制高点,使我市成为智慧城市示范区、智慧产业领跑者。
立足东台实际,我市拟规划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数据库、十六大工程”。“一中心”即云计算中心,“一平台”即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一数据库”即城市基础数据库。“十六大工程”包括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和创新工程四大板块,即智慧城建工程、智慧社区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工程、社会治理综合管理平台工程、智慧政府服务工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程、卫生信息管理工程、食品药品安全工程、智慧交通服务工程、智慧服务业培育工程、智慧制造提升工程、智慧农业示范工程、智慧园区创建工程、智慧人才引培工程、绿色能源创新工程、智慧旅游创建工程。我市将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东台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将一步步成为现实,我们的城市将更加绿色宜居、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特色鲜明。
智慧东台,必将演绎无限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