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秋收秋种的繁忙,我市广袤的农田重归宁静,开始孕育着来年的希望。
虽然夏秋季连续低温阴雨寡照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但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良种覆盖面广,田间管理到位,粮食生产仍然获得丰收。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9.6万亩,玉米种植面积57.9万亩,预计亩产分别达到650公斤、493.5公斤。秋播工作进展迅速,全市已播种小麦82万亩。
随着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秋收秋播呈现出一系列喜人变化:农机代替了人力,成为秋收秋播的“主人翁”;秸秆综合利用,让稻秸秆焕发新生;联耕联种,让农民收获更多。
农机成为秋收秋播主力军
铁牛欢唱,马达轰鸣。秋收以来,我市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收割着喜悦,播种着希望。“以往秋收秋播靠人力,最少也要1个多月时间。”头灶镇农民老崔说,现在收割机收稻稻草被同时粉碎还田,秋播实行机条播,全程机械化,不到20天就搞定了。据了解,头灶镇水稻面积32000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麦子机条播集成技术应用覆盖率高达95%。
市农委农机科负责人吴群介绍,我市拥有农机总动力84万千瓦,秋收共投入大中拖1789台套,收割机2013台套,秋播投入大中拖2857台套,小型拖拉机1410台套。各村牵头建成农机合作社335个,培育专业农机手16000名,服务粮食种植面积90%以上。今年秋播机械化水平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82%,这不仅大量节省了农业生产用工,而且播种更均匀,有利用田间管理,为来年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安丰镇洋洼村俊亚草帘加工厂里,草帘编织机“吞”进去的是草,“吐”出来的是一条条草帘,工人们则根据草帘长度要求,及时截断草帘。该厂常年与10多名稻草经纪人保持稻草收购合作关系,草帘销售逐步拓展到大棚覆盖、施工养护、鸡舍保温、搭建简易蚕舍等多个方面。
目前,全市正常运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秸秆收贮加工点和草业合作社有38家,建成镇级秸秆收贮中心15个,村级临时收贮堆场1300多个,发展秸秆收贮加工经纪人600多人。
联耕联种推进迅速
梁垛镇牌沟村10组村民周桂俊今年77岁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以前和老伴忙活几亩田挺吃力的。参加了联耕联种后,育苗、插秧、植保等重活都交给了合作社,自己只要除除草、施施肥,就坐等着收获了,很轻松。而且实行统防统治后,每亩的产量比以往要多出200多斤,破除田埂后又多出了几分地,算算账比往年收成多出了几百元,基本上把各种费用抵得差不多。
牌沟村今年夏收时节落实联耕联种600多亩,基本都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地有机质,疏松了土壤,提高了土地肥力。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秧后,秧苗更齐整,也更利于通风和吸收阳光。尽管今年天气条件并不理想,但是水稻还是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高达1500多斤。不少农户看到了联耕联种的好处,都在秋播时要求加入联耕联种大军。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联耕联种有利于培育规模经营新型主体,统一管理后便于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土地利用率将更高。利用秋收秋播有利时机,我市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秋播联耕联种。在春季7个镇试点的基础上,增加头灶、南沈灶两个镇。目前,全市已落实联耕联种面积22.39万亩,超额完成既定任务,其中落实联耕联种1000亩以上的村组超过20个。同时,我市大力推行机械耕整、机播机栽、统防统治、肥水管理、机收机脱等全程服务方式,配足配全机械,规范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将联耕联种的优势真正惠及农民。
秋播重在结构调整
秋收秋播工作开始以来,我市结合生产实际,在认真分析今年秋播生产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坚持以调优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做强主导产业、打造百万吨粮食产业、推进百万亩瓜菜提质增效为目标,提出了“缩棉减油、增加粮食、扩大蔬菜特经、提升设施农业档次”的结构调整思路,今年我市共落实秋播小麦面积82万亩、大麦15万亩,蚕豌豆2万亩,油料35万亩,秋冬蔬菜面积48万亩。
各镇依托资源禀赋和种植习惯,整合项目资源,选择优质粮油、设施瓜菜、特经产业等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打造30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示范样板,实现产业连片开发,设施全面配套,种植科学高效,为面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做好引导。同时,加快设施农业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充分利用春大棚前茬的空闲时间,扩大越冬大棚栽培面积,做好春大棚瓜菜备耕,推行工厂化育苗,打牢春提高大棚瓜菜增效基础。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市镇两级农业部门组织编印了秋播结构调整简报、麦子栽培技术意见和油菜移栽管理技术意见15期,发放技术资料9350份,市农委12316短信平台发布秋播技术短信2.2万条。
秋播生产中,我市坚持推广优良品种,坚持推广机条播技术。今年秋播全市麦油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机条播覆盖率逐步攀升。目前小麦、直播油菜苗情好长势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