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陈礼银:情洒“农”字一片天
文章来源:东台文明网   点击率:1694 发布日期:2015/11/16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坚定为农宗旨  首开供销社组织体系创新先河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供销社的根在农村,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农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办社宗旨,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摘自陈礼银工作笔记

2014年的春天,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早早从地里探出了头,村头的树木也泛起了新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供销合作社要“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号令,犹如一阵春风吹来,上级社决定把改革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的试点放在时堰供销合作社,适逢市委、市政府在农村开始推行联耕联种,农民十分迫切需要各种服务,陈礼银很兴奋,觉得机会来了!

欢度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去,陈礼银便带领人员一头扎进试点村——时堰镇建东村。走村串户听取意见,到田头绘制图表,协助村干部一起调整了1000多亩代耕代种面积,随后联合村里组建了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顺民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瑞龙植保专业合作社。村民们说:“合作社当起了田保姆,为我们提供全程服务,从耕种、防治病虫害到收割,更加省力省心了。”

建东村联耕联种一炮打响后,时堰镇加快土地流转,秋季扩大到12000亩,此时正是增加大型机械装备润田合作社的极好机遇。当陈礼银把投资350万元添置大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86台的设想提出时,遭来不少反对意见,系统内有人担心,投入几百万不是小数字,万一搞砸了怎么办?内行人嘲笑,一个站柜台的也想摆弄农业机械?更多的是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反对,都一把年纪的人了,何苦再冒这么大的风险?陈礼银有个犟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他向市总社立下军令状,不把合作社培大育强,绝不罢休。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年秋收,陈礼银忙得连轴转,从机械的选型购置到机库的落实,从机手的招聘到培训,从油料的配送到定额管理,陈礼银都得过问或亲自办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跑了多少部门,找了多少人,费了多少口舌,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进入秋收大忙,陈礼银变身总调度,他及早绘制了一份机械作业图,各村的田块分布位置一目了然,并统一印制了一份机械秸秆还田通知单,载明户主、地点、面积及作业时间。开镰以后,每天前来润田合作社送单子的一个接着一个,依照协议及时调度。一些原先没有与合作社签订协议的农民也纷纷请求“代劳”。陈礼银急农民所急,利用自己的同学关系,到邻近的兴化戴南供销社,请求常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援机械,几番辛勤奔波,终于求来了20台拖拉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陈礼银改革的信心更足了,为了探索建立适应全镇农业现代化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时堰供销合作社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2015年1月8日,时堰供销合作社与时堰镇农业技木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在市总社和时堰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指导下,由润田农机和绿时植保联合牵头,全镇各村场50家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加入的新型合作联社——东台市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组建成立。

合作联社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时堰镇主要领导说,该社的作用太大了,就谈秸秆“双禁”,过去全镇农机力量薄弱,不仅收割慢,大量的秸秆不能还田,给秸秆“双禁”带来极大的压力。现在合作联社购置的大马力机械,满足了农民需求,秸秆切得碎埋得深肥效好,今年夏秋两熟还田面积突破了48000亩和30000亩。

10月16日,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荣平来东台调研农业农村工作,详细了解了东时为农合作联社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农机配备等情况,对合作联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6月份盐城市供销合作总社组织全系统参观学习,7月份,省委研究室调查组发表长篇调查报告,认为时堰模式对全省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夯实务农基础  闯出企业涅槃重生之路

“服务三农,靠嘴上说说不行,凭一股热情也不行,要具备服务的实力。服务要接地气、接农气,才能以牢固的基础成为农民的依托和靠山。”——摘自陈礼银工作笔记

走进时堰集镇大街,在一处被称为“水乡新街口”的黄金地段上,供销购物广场、供销服饰广场、供销家电大卖场,还有30多家特色品牌专卖店,无一不显现出供销社的雄厚实力。这里设施齐全,集商贸、餐饮、休闲、居住于一体,形成供销社“一家独大”的商业中心,也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在周边地区影响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跨行政区划的商流、人流、物流汇集中心。当地群众高兴地说,改革的“橡皮擦”没有擦掉时堰供销社,他们又回来了!

可如果让时光倒流十几年,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的时堰供销社亏空400多万元,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2004年,市供销合作总社调陈礼银担任时堰供销合作社主任。面对职工多、负债多、矛盾多、经济收入来源少的困难局面,陈礼银没有后退,敢于“亮剑”,发动党员干部抓发展、解难题,依托优势地段,重建供销合作社!

重建,谈何容易!首先,资金就是一个“拦路虎”。当初单位账面上无现金、仓库里无商品,银行不肯贷款,债务压力如影随形;陈礼银既要向职工借钱,还要稳定人心,他唯一的“资本”是他的自信和人格魅力。在职工大会上,他以坦荡和赤诚向大家承诺:“为了能让大家吃上饭,我以人格和家产作担保,向大家筹措资金,启动企业……”干部职工被陈礼银的真诚所感动,纷纷借钱筹资。陈礼银信守承诺,按时还本付息。他还制定了资金使用原则:用一个钱就要办好一个钱的事;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紧接着,陈礼银开始了“定员、减债、扭亏”的改革“三板斧”。企业负担减轻了,经营启动了,开始出现扭亏为盈的局面。

2006年,陈礼银带领大家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筹集了200多万元启动资金,共拆迁房屋130多间,动迁业主和住户120多户。通过滚动发展,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了综合营业大楼4幢,更新改造供销商场大楼1幢,建筑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目前时堰供销合作社已拥有净资产6800万元。

有了坚实的基础,时堰供销社为农服务的步子更快了。几年来,先后投资808万元,创办和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新建综合为农服务社16家。时堰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五好”示范社,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带动2000户农民增收致富,帮助产销对接实现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为农服务无止境。陈礼银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向农民急盼的农机作业、机防植保延伸。从2014年开始,供销社先后投资50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及配套机具186台,建设机库及场地1800平方米。今年1月,按照“供销合作社+村两委+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的组织构架,通过整合镇级农业资源,成立了时堰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入社成员单位51家,总出资额508万元,搭建了一个为农服务新平台。

近两年,陈礼银还成功引进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单位落户时堰供销合作社,已向当地农民发放小额贷款1100多万元,争取商业银行授信600万元。 

坚守姓农不变  践行“做一个供销好人”诺言

“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广大农民吃尽辛苦,我要尽我所能帮他们做点事,体现一个供销社人的价值。”   ——摘自陈礼银工作笔记

陈礼银在基层供销合作社工作的33年间,先后到过头灶社、曹社、八里社、溱东社、时堰社及市土产公司,一路走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一个好人、一个讲原则的人、一个履职尽责的人。

陈礼银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一直全力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出售难问题。他出任八里供销合作社主任时,当地年产250吨薄荷油,随着市场变幻一夜间没人要了,“靠田吃饭”的农民几乎没了收入。陈礼银“逆市而行”。他四处拆借了100多万元,把几十吨薄荷油先收下来,稳住了民心。在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陈礼银带着业务骨干,跑遍了全国薄荷油厂、几十家外贸出口企业。为了求见一位厂长,他连续守候6天;为求助一位同乡,他连等3天,终于答应来东台验货收购。他在曹供销合作社分管农副产品收购期间,在4个收花站、3个蚕茧收烘站之间来回奔波,以站为家,渴了喝口自来水,饿了啃口冷馒头。一次因连续五天没有好好休息晕倒在现场,同事将他送到卫生院,又因青霉素过敏,抢救了几个小时才得以清醒。第二天他又出现在收购现场。他工作起来,就像一个“拼命三郎”,恨不得连夜里休息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2013年,陈礼银的岳母两次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做心脏手术。他在陪护岳母做手术的深夜里,起草了时堰社为农服务方案;他的母亲肝癌晚期,因他忙于商场开业,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留下终生遗憾。陈礼银担任基层领导,处处以身作则,带头苦干。1996年,我市遭遇特大洪灾,时任市土产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的陈礼银,因连续多日奋战在抢险一线而累倒了,高烧达40摄氏度,不得不去医院打吊针。当晚11点,陈礼银接到了市抗洪指挥部的命令,要求土产公司在凌晨4点前紧急调运5万只草袋送达海堤抢险应急。陈礼银立即拔掉吊针,冒着倾盆大雨赶往仓库,同时通知公司全体党员、中层干部、年轻职工在20分钟内在仓库集合,组织大会战。在他的感染下,大家在凌晨3点就把草袋送达指定地点,为抗洪抢险赢得了时间。

陈礼银作为时堰供销社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在二次创业遇到清场交地、房屋拆迁等重重难关时,不管大事小事,他都充分发挥党代会、理事会和职代会的作用,既保证了公平与公正,又充分调动了全社上下的积极性,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拥戴,也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尊重。他常说:“宁可身子受苦,不让脸上发热”;“名利淡如水,人格重如山,不该得的分文不能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礼银的付出没有白费,供销社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供销社一路获取从市到国家的奖项,他本人也多次荣立一等功、被评为东台市劳模、盐城市为农服务标兵和省供销合作总社先进工作者。然而,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了淡泊的心态,他深情地说:“人的一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和缺失,但只要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贞,就可以问心无愧、无怨无悔了。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在实践我曾经许下的诺言,一生只为‘三农’服务,无私奉献供销社合作事业,是我的毕生追求。”

傅庆明

 

上一条新闻:扎根海边的“忠诚卫士”      下一条新闻:梅志祥:群众的安全“守护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 评论内容:
* 昵称: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注意: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CopyRight © 东台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