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今日天气: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2016年第一季度“东台好人榜”候选人事迹简介
文章来源:东台文明网   点击率:3244 发布日期:2016/4/25 9:18:20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1、王立新,男,1967年生,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他从1995年到市中医院工作至今,坚持每天早晨7:40开门接诊,经常放弃午休时间为特需患者加班。21年来,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接待量从最初日均20例增加到现在160例。他用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痛苦,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任。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撰写的两篇医学论文获得市政府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2014年荣获盐城市“医德之星”称号。(卫计委推报)

2、梅永扬,男,1972年生,东台地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科科长。从事税收工作20多年,他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宣传税收法规,维护纳税人知情权。他始终以赤诚之心服务纳税人,参与涉税行政审批改革,秉持还责还权于纳税人的理念,推行流程再造,探索实行“6+1”的基础管理模式,有效防范了税收漏征漏管。2013年获得盐城市“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获评“盐城地税20周年建功个人”。(地税局推报)

3、韩菊生,男,1957年生,市安居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驻台城景范小区负责人。针对部分楼层年久失修的实际,他组织维修屋面和墙壁160多处,解决了小区居民多年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他曾为窦楼小区的困难家庭荀某捐款近千元,多年照顾新坝小区的独居精神病患者。今年初,我市遭遇特大寒潮,小区很多家庭的水管和水表被冻坏,老韩主动协调环卫处开放公厕自来水龙头,及时满足小区居民生活用水,并给行动不便的80多岁戴奶奶送水。他还自费购置草垫50条铺垫路面,方便小区居民出行。(东台镇推报)

4、王春英,女,1966年生,溱东镇罗一村人。她与丈夫刘田林坚持三十年悉心照顾患有小儿麻痹症和癫痫病的大伯哥刘春林。为了不影响丈夫外出打零工,更好地照顾大伯哥,她选择在镇幼儿园做一名后勤人员。每天下班后,她就往家赶,给大伯哥做饭、喂药,忙个不停。大伯哥刘春林发病期间无法自主吞咽,大小便也毫无意识。王春英将食物捣碎后,给他喂食,帮他翻身、捶背。为了不让他长褥疮,她每天除了勤快地帮忙翻身外,还及时清洗被大小便溺脏的衣裤被褥。王春英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美谈。(溱东镇推报)

5、何小进,男,1979年生,时堰镇六烈村人。他的中学同学刘华平被确诊为脑血管畸形导致的癫痫病,其母患癌症做过手术,父亲静脉曲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2015年,刘华平病情恶化,需做手术,但7万多元的手术费却难倒了一家人。何小进听说后,一人捐款3万元,并组织同学进行爱心捐款,最终凑齐了手术费,使刘华平得以在南通接受治疗,现在刘华平已痊愈康复。(时堰镇推报)

6、陈琪,男,1960年生,五烈镇张岳村人,市富牧兽药饲料经营公司经理。2015年12月15日晚,他从外地驾车回东台,途经344国道五烈镇东里村路段时,发现前面发生两车相撞事故,一辆蓝色轿车掉入河中。他立即停车拨打110报警,随后顾不上脱去衣服,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和另一辆车的驾驶员一起抢救落水人员。当时气温零度以下,河水寒冷刺骨。陈琪多次潜入水中,在路过群众的帮助下,先后将车内三人救上岸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两名妇女脱离生命危险,一名小孩抢救无效不幸遇难。(五烈镇推报)

7、朱东平,男,1972年生,五烈镇大同村人。他在昆山经营驾校创业有成后,情系家乡敬老事业,从2013年起,每年捐资为村里老人发放爱心款:70岁以上老人每人50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100元,90岁以上老人每人200元。还为全村557位60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逢年过节,他都从外地赶回家,带上慰问品,看望村里的老人。三年来,累计捐资达10万元。(五烈镇推报)

8、徐宏宽,男,1965年生,梁垛镇中学教师。他是全国民间助学组织“中国麦田计划”的参与者和地方活动的组织者。仅去年个人捐款达4800元,支持贫困山区8名困难孩子上学读书。他无偿献血78次,献血量达53700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5年6月,他在梁垛镇发起成立市内首家义工联分站,常年组织会员到镇敬老院开展公益活动。(梁垛镇推报)

9、诸葛兰英,女,1964年生,安丰镇新榆村人。1998年的一天,丈夫刘义宏在给邻居修建房子的时候,不慎从高空摔落,导致高位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13年,刘义宏又不幸得了胰腺炎。18年来,她精心照料瘫痪在家的丈夫,照顾婆婆,抚养女儿,勇挑生活的重担。“像诸葛兰英这样的女人不多见,撑起一个家,要不是她细心照顾,刘义宏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这是邻居对她的评价。(安丰镇推报)

10、杨健,男,1943年生,富安镇富东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2003年退休后,他13年坚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富东社区创办留守孩子德育学校,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爱。他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同学与留守孩子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多帮一”,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促进了近千名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富东留守孩子德育学校被盐城市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杨健被表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富安镇推报)

11、朱晓明,男,1955年生,富安镇中学职工。他每年献血一至两次,累计献血33次,计33500毫升。后来,他认识到捐献血小板更有价值。于是,他定期去盐城捐献血小板。因年龄渐渐靠近60周岁(捐献年龄上限),为了能在正式退休前多捐献一次,数月前他向盐城血站提出申请,理由是自己实际出生日期比身份证上晚一个多月。(富安镇推报) 

12、严海东,男,1974年生,弶港镇新镇居委会人。十多年来,他体贴照顾着妻子的爷爷周仁山。周仁山老人的眼睛二级残疾,患有严重胃病。平时,他让妻子料理八里小街的灶具商店,自己一日往返数趟去看望老人,料理饮食起居。家中有好吃的,就把老人接来一同享受。去年,周仁山老人胃病复发住院10多天,他问医送药,喂饭喂汤,洗澡擦身,从不嫌脏。他还拿出上万元,为老人修缮好被台风吹翻的房屋。如今86岁的周仁山老人逢人便说:“我家海东不是孙子,胜似孙子”。(弶港镇推报)

13、杨卫东,男,1966年生,弶港镇小学工会主席。1984年,他从盐城师范学校毕业,来到离家一百多里的海边任教至今。32年来,他多次放弃进城机会,坚守教书育人岗位。2008年春学期,为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盐城市第一次教学基本功书面考查,他错过治疗的最佳期,留下肺功能缺损的后遗症。他潜心教育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等教育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并培养了数名盐城市教学能手、东台市学科带头人。他利用弶港红色资源,传承红帆文化,完善海防团纪念馆各项设施,使校园文化内涵得到明显提升。(弶港镇推报)

14、祝荣彬,男,1980年生,三仓镇八一村人。其岳父因交通事故头部重伤,在医院救治期间,他守在岳父床边,每天喂岳父6餐流食,每4个小时帮助翻身,并及时清理大小便。岳父出院后,仍半身不遂。为照顾岳父,他放弃台城工作,转到唐洋上班,这样每天风雨无阻回家照料岳父。为增加岳父营养,他专门购买豆浆机、拌肉机,每天换着花样将牛肉、鸡蛋等煮熟打碎喂给岳父吃。(三仓镇推报)

15、于汝春,男,1976年生,头灶镇金灶村人,市凯林盘锯厂厂长。他创业有成后,先后拿出近5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2008年,他捐资5000元,帮助村民安装调频广播。2010年,他捐资2万元,解决村里建桥资金缺口。2012年,他又捐出10万元,用于村里造桥修路。2014年,他捐出30万元,为3个村民小组各新建1座桥梁,目前3座桥全部竣工通车。同时,他还热心助老。每年中秋节,他买来牛奶和糕点,给镇敬老院100多名孤寡老人,送上节日的慰问和祝福。(头灶镇推报)

16、周军,男,1969年生,南沈灶镇万桥村人。周军在集镇开设“胖子大排档”。2015年10月4日,浙江省嵊州市钱某来南沈灶镇参加亲戚婚礼。第二天早上,客人来到“胖子大排档”吃早饭,离开时将钱包遗忘在桌上。周军发现时,客人已经走远。为了找到失主,他清点钱包,发现包内有4万多元现金和银行卡若干。周军想,失主丢了钱包一定很着急,便先收好,放下手中事及时想办法联系其亲戚。正当钱某焦急之时,听说钱包失而复得,连声称赞:“东台好人多!”(南沈灶镇推报)

17、蒲满香,女,1973年生,南沈灶镇李灶村人。来自湖南怀化的她,与李灶村焦武明结婚后,在镇华信亚麻公司打工,生有一子。2009年10月31日,丈夫焦武明外出务工时,不慎从二楼摔下,导致下肢瘫痪。她独自一人,精心照料瘫痪丈夫,不离不弃。丈夫大小便失禁,她每天都要帮助插导尿管接小便,处理大便,每2小时要帮助翻一次身。她用羸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受到乡邻们的一致好评。(南沈灶镇推报)

18、杨昌雨,男,1955年生,许河镇东进村人,市海涛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他不忘回报乡亲,先后捐资3万多元建设一条农村水泥路,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出行难题。十多年来,镇敬老院老人和村里孤寡老人逢年过节都能收到他的慰问品,这已成为他多年来的习惯。他的善举带动了当地尊老敬老的新风尚。(许河镇推报)

19、周玉富,男,1952年生,唐洋镇新元村人。他年过花甲,本应颐养天年,可为了弟弟他选择了付出。54岁的弟弟周玉生先天性智障,原来由父母监管,后来父母相继去世,无人照顾。周玉富毅然挑起照顾弟弟的重担,把他接到身边,一日三餐服侍弟弟,每天为他洗澡、洗脚、换衣服,一干就是五六年。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周玉富身患重病,仍坚持照顾弟弟。(唐洋镇推报)

20、王田友,男,1963年生,新街镇九总村人。王田友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面对厄运,他选择了自立自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拄着双拐,克服困难发展养猪业。目前,王田友饲养的生猪年出栏超过200头。创业成功的王田友,热心帮助乡邻共同致富。他指导10多户养猪户做好防疫工作,赠送10多头苗猪给同村患病的姜华才家庭。2011年,王田友捐款500元支持村里修建新洋路。(新街镇推报)

 

上一条新闻:杨卫东--扎根海滨三十载 丹心一片      下一条新闻:殷家骥:古稀老人建新家为大家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关闭】   

 
   
* 评论内容:
* 昵称: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必填
注意: 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请文明发言,严禁散播谣言和诽谤他人!
      
 
   
还没有评论,赶快抢沙发!
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
CopyRight © 东台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