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扎根海滨育桃李,不言苦,不叫累,用青春护送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空。弶港镇小学杨卫东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耕耘不辍,在三尺讲台演绎着一名教师的平凡人生。
1984年,怀揣着教育理想,年轻的杨卫东从盐城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海边小镇弶港。八月时节,当他卷着裤腿,涉水来到学校时,被眼前破败零落的教室惊呆了。然而第二天一早,面对着一张张求知的天真面庞,烦恼和顾虑顿时不见踪影,静静地翻开课本,他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行粉笔字,这一写,整整32年。
三十多年里,杨卫东有过好几次考到城里的机会,每次台城学校招考优秀教师,都有人劝他,凭你的基本功和教学水平肯定不成问题。但是他说,教书育人,在哪里都一样,笑着摇摇头,继续走进课堂,继续潜心教育研究。多年来,杨卫东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还培养了多名盐城市教学能手、东台市学科带头人。
在学校里,杨卫东是数得上的“老资格”,这不仅因为他在校时间长,还因为他始终对教育事业怀着一颗崇敬的心。同事们都知道,工作起来神采飞扬的杨卫东,其实是一个肺功能缺损、多爬几层楼梯都气喘的病人。尽管这几年担任学校工会主席等管理工作,但他始终坚守在讲台前,担任着语文教学任务。
2008年春学期,杨卫东的右腿经常莫名疼痛,严重时甚至难以站立。由于当时任教毕业班,每当家人让他去大医院彻底检查,他总说等暑假吧,放假就去。尽管有好几次他是被学生搀着走出教室的。放暑假了,又遇上全体教师要参加盐城市第一次基本功书面考查,因为第一次,不少老师心里没底。当时身为教导主任,杨卫东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带着教师们开始了暑期业务培训,跟老教师讨论课程标准,带新老师模拟微课。陪着大家一起参加完考试,他却直接由考场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发现原先的病灶没有好转,还造成了严重的肺部栓塞。之后,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肺功能缺损的后遗症,需要每天服药。乐观的杨卫东说自己还算幸运。在休养期间,恰逢学校有老师生育,有调动,他又提前几个月站回讲台前。忙起来,连医生叮嘱的每两小时平躺抬腿休息十分钟也顾不上。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杨卫东看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多年来,当学生的思想遇到困惑,他耐心疏导,当学生的生活遇到困难,他及时帮助。十年前,他敏锐地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开始自学心理学,并通过努力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开始服务学生,小心地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校园里,时常可以见到,他和学生一大一小缓缓漫步的身影,渐渐地,他也成了留守儿童和家长们的知心朋友。
春华秋实,杨卫东用实际行动在平凡岗位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低调而深沉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有同事这么形容他“三十二载耕海听涛,杨卫东用用心、坚守写就了一个教育者的高大形象”。但是他说,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看着一批批学生茁壮成长,就是最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