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入住老人101人,下半年把内科病区、康复科、临终关怀科病区改造到位后推行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日前,老年公寓负责人史忠德带着记者参观,老人的居住房间堪比酒店,家具、电视、空调、洗衣机和独立淋浴间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老年公寓一期建成面积10300平方米,拥有床位250张。公寓内设有医护中心、活动中心、多功能健身房、电脑房、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等,于2013年9月份正式面向全市老年人开放。去年底开始,在原有基础上新建盐城首家集养老、医护、康复等融合的养老护理院,与市中医院合作招聘医护人员,诊疗科目包括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将为老人提供更加及时、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
截至2014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25.24%。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原则,积极探索创新多元养老服务方式,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见到高殿珍老人时,她正在仇堡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打牌,一群老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这是我的根据地,每天必来。”高殿珍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女儿不在身边,有一群老人经常在服务站“聚会”,才不觉得孤单。服务站还经常邀请镇司法所、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为老人讲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健康保健知识,“现在大部分老年人都不愁吃穿,缺的是精神慰藉,服务站为老人提供了活动交友的场所,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
居家养老是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我市坚持把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从2011年起,我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社区、村(居)列入建设计划之中,经过5年的努力,到去年10月份,全市所有社区、村(居)已全部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100%。
今年,我市专门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机构设置、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运行情况、服务队伍、管理制度、服务成效等七个方面明确标准化改造要求。改造后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更加完善,设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精神关爱室、康复健身室、日间照料室、助残就餐室等,为空巢、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五助服务,满足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
在市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四名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有的耐心接听老人打来的求助电话,有的根据需求协调安排人员上门服务。据介绍,这是我市近年来建立的虚拟养老院,是市民政局联合移动通信部门专门为老年人搭建的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平台,服务热线为69612349。
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建设虚拟养老院,先后与近20家外包服务单位合作,在盐城各县中率先建成养老信息综合服务中心项目,
为台城及五烈区域70周岁以上愿意接受服务的老人提供24小时养老信息服务,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助餐、助洁、助急、助医、助浴等服务项目。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支撑,被我市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40家,总床位9870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1家,民办养老机构35家,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384家,全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已超39张。
许河镇敬老院护理中心里居住着12位失能、半失能老人,专职护理员24小时值班,老人们虽然行动不便,但脸上都挂着笑容:“在这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享受到的都是特级护理。”据了解,该敬老院康复护理中心今年5月份投入使用,为敬老院和周边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特级护理服务,成为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
我市从2013年开始,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分期分批对20家农村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建设改造,完善提升硬件设施,增加专业服务人员,为五保老人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农村敬老院达省星级标准,其中三星级敬老院5家。
今年,又启动实施农村敬老院服务设施再提升,增加卫生服务站、康复护理中心等,在确保城乡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扩大自费寄养老人接收面,提高床位利用率。同时,开发敬老院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向一定半径内的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逐步将农村敬老院建成基本具备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功能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